档案谷的辐射雾在黎明前呈现出诡异的淡紫色,林野站在了望塔顶端的观测平台上,军用级接收器的显示屏泛着冷光,将他的侧脸映照得忽明忽暗。屏幕上的正弦波突然挣脱杂乱的干扰纹,像条被驯服的银蛇般稳定下来,频率锁定在73.4MHz——这个数字像根细针,刺破了连续三天的信号静默。
“找到了!”阿正将冻得发僵的手指按在信号放大器上,少年的指腹在金属外壳上留下潮湿的印子,很快被辐射热烘干。“林哥,信号强度67%,方位角243度,刚好对着红锈林的‘回音谷’!”
林野没有回应,他的注意力全在信号的频谱分析图上。那些看似随机的杂波中,隐藏着一组规律的脉冲,间隔时长恰好是0.734秒,与沼泽地能量通道的共振频率完全同步。“不是自然辐射源。”他转动定向天线的旋钮,黄铜齿轮咬合的轻响在寂静中格外清晰,“你看这组旁瓣,是典型的相控阵特征,至少有三个发射源在同步工作。”
观测平台的铁皮在脚下微微震颤,不是风的作用,而是来自地底的低频共振。林野将地震仪的探头贴在塔身,指针立刻画出锯齿状的波形,与接收器捕捉到的电磁信号形成奇妙的叠加,在0.33Sv/h的辐射场中,这种叠加让信号的指向性变得更加模糊,像被揉皱的地图。
“是蚀铁藤的根系在干扰。”老周提着工具箱爬上平台,老人的防寒服上沾着暗绿色的汁液,那是昨夜焚烧藤蔓时溅上的。“它们的纤维在地下织成网,电磁信号碰到就会折射,就像光在水里会拐弯。”他从箱里取出个铜制线圈,“这是你爷爷留下的‘抗磁环’,能过滤低频干扰。”
抗磁环接入接收器的瞬间,屏幕上的波形立刻变得锐利。三个发射源的位置清晰地浮现出来:主源在回音谷深处,两个副源分别位于东北和西南方向,形成等腰三角形,顶点恰好对准尖塔。林野在星图上标出这三个点,连线后发现它们与“伪心宿二”及两颗异常的北斗星组成镜像,像幅被折叠的星图。
“是个定位网。”阿正突然指着三角形的中心,那里的辐射值比周围高出0.02Sv/h,“林哥你看,这里的信号反射最强,像个放大器!”少年的手指在屏幕上滑动,调出三天前的星象记录,“和那晚天蝎座新增的亮星位置完全重合!”
林野将信号样本导入解码器,输出的音频带着刺耳的啸叫,夹杂着断断续续的机械音。当他用尖塔能量波的频率进行调制后,啸叫突然消失,露出一段规律的摩尔斯电码:“7-3-4-0.41-同步”。每个数字的间隔里,都藏着极短的静默,用频谱仪放大后,显示为与蚀铁藤汁液相同的化学信号特征。
“净化者在用藤蔓传递指令。”林野的指尖在解码器上跳动,“主源发射控制信号,副源负责范围覆盖,三角形中心的放大器……”他突然顿住,想起昨夜焚烧藤蔓时,那些纤维燃烧的火焰呈现出的螺旋状,“是用蚀铁藤的根系做的,它们吸收的金属成分能增强电磁传导。”
老周的罗盘指针在平台上疯狂旋转,最终指向回音谷的方向。盘面上的铜针在0.34Sv/h的辐射场中泛着青绿色的锈,与他在蚀铁藤根部发现的金属球锈蚀程度一致。“那里的地质结构是磁铁矿层。”老人用指甲在罗盘边缘刻下标记,“电磁信号在矿层里会形成驻波,就像声音在山谷里会回音,所以才叫回音谷。”
追踪信号的队伍在辰时出发。林野带着改装后的接收器走在最前面,天线杆上缠绕着去除纤维的蚀铁藤主干——这种处理过的藤蔓能增强特定频段的信号接收,是阿正凌晨突发奇想的发明。少年背着备用电池,每走三十步就用辐射仪测量一次,确保信号方向没有偏离。
红锈林的雾气在上午渐渐散去,露出扭曲的树木轮廓。那些被焚烧过的蚀铁藤残骸在地面形成黑色的纹路,与接收器屏幕上的信号轨迹完全吻合,像幅用炭笔绘制的地图。在一处被藤蔓包裹的断崖下,信号突然增强到90%,林野用地质锤敲开岩石,里面嵌着根银白色的纤维管,管口的辐射结晶正在闪烁,频率与主源信号同步。
“是中继器。”林野将纤维管剖开,内壁的螺旋纹路里,嵌着无数细小的金属环,“净化者用磁铁矿的磁场给信号加速,这些金属环就是放大器。”他突然注意到金属环的材质——是铅和钛的合金,与档案谷防御栅栏的材质相同,“他们在回收我们的防御废料!”
阿正的辐射仪突然发出急促的警报。东北方向的副源信号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杂乱的干扰波。少年爬上棵变异乔木眺望,发现那里的红锈林正在冒烟,火焰呈现出诡异的蓝绿色——是泽中异草燃烧的颜色。“是苏瑶他们!”阿正的声音带着兴奋,“他们在破坏净化者的副源!”
林野迅速调整接收器,将副源消失后的信号重新校准。主源的位置没有变化,但信号强度提升了15%,像是在弥补副源消失的空缺。“他们在自动补偿。”他的目光扫过三角形的西南副源,“必须尽快找到主源,否则另一处副源会被强化,定位会更困难。”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残土纪元请大家收藏:(m.2yq.org)残土纪元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