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法火帽的成功,尽管还处于实验室的初步阶段,却宛如一道曙光,极大地鼓舞了李铮和王铁锤。王铁锤看到那小小的铜帽在试验中真的能炸响,眼中满是惊叹,对李铮的佩服简直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干起活来也更加卖力,仿佛有使不完的劲儿。
李铮并未急于兑换系统的优化方案,他深知稳扎稳打的重要性。他决定先利用现有的成果,去攻克另一个相对简单却十分关键的问题:子弹壳的复装工具。即便有了底火和发射药(黑火药可以暂时用土法制造),可如何将弹头稳稳地压入子弹壳,并且精准地保证合适的紧度,这就需要专门的工具。总不能一直靠锤子这种粗犷的方式,那误差太大,难以满足实际需求。
他精心设计了一种极为简易的手压式子弹复装模具。这模具的核心部件包括一个带有不同口径凹模(对应不同口径弹头)的底座,一个犹如精准“推手”的冲杆用来将弹头压入弹壳,以及一个巧妙设计的杠杆机构来提供恰到好处的压力。这东西的结构看似不复杂,但对加工精度却有着颇为严苛的要求,尤其是凹模和冲杆的同心度,若是稍有偏差,压出的子弹就会歪斜,严重影响射击精度,那可就前功尽弃了。
这一次,李铮亲自披挂上阵,充分运用《初级金属加工手册》里学到的宝贵知识,还有系统奖励的那把堪称“神器”的【万能工具扳手】(这东西精度极高,功能多样,在加工过程中屡屡发挥关键作用,确实帮了大忙),与王铁锤并肩作战。他们精心挑选质地坚硬的钢材(这些钢材是从缴获的日军刺刀或工具上拆解而来,每一块都承载着战斗的记忆),开启了精细的加工之旅。首先,他们如同技艺精湛的工匠,按照详细的设计图纸,在钢材上精确地划线,每一个线条都像是命运的轨迹,确定着各个部件的尺寸和位置。然后,小心翼翼地使用錾子进行錾削,一点点雕琢出大致的形状,再用锉刀仔细锉削,那专注的神情仿佛在打磨一件稀世珍宝,确保表面的平整和光滑,每一个细微之处都不放过。在关键部位,他们全神贯注地利用钻头进行精确的钻孔,每一个孔都像是通往成功的关键通道,以便安装其他零件。完成初步加工后,对部件进行淬火处理,如同给钢材赋予了坚韧的灵魂,以提高其硬度,使其能够经受住使用的考验。
划线、錾削、锉削、钻孔、淬火……每一个步骤都像是一场神圣的仪式,他们都小心翼翼,反复测量校正,眼神中透着执着与坚定。失败了就毫不犹豫地重来,绝不气馁。经过两天两夜的不懈努力,仿佛经过了一场艰苦卓绝的战斗,第一套勉强可用的“边区造子弹复装模具”终于制作完成,宛如一件刚刚诞生的艺术品。
他们满心期待地找来几个用过的6.5mm有坂子弹壳,用简易工具仔细清理了里面的残留物,如同清扫战场,填入少量黑火药(作为模拟),然后郑重地放上一颗完好的弹头,将模具对准,仿佛在进行一场神圣的仪式,缓缓压下杠杆……
“咔哒。”随着一声清脆的轻响,宛如胜利的号角,弹头被平稳地压入了弹壳,深度和紧度都恰到好处,完美无缺!
“成了!哈哈!成了!”王铁锤像是一个发现了宝藏的孩子,拿起那颗复装好的模拟子弹,咧开大嘴笑了起来,笑声中满是喜悦和自豪。虽然这只是空包弹,但这一声“成了”却意味着最关键的一步——成型,已经成功解决,这是他们努力的见证!
李铮也长出了一口气,那口气中饱含着欣慰与满足。工具的成功意味着,一旦底火和发射药的问题彻底解决,他们便具备了小规模复装子弹的能力,这将为部队的弹药供应带来新的希望!
正当他们沉浸在工具成功的喜悦中,仿佛置身于欢乐的海洋时,团部通信员又飞马赶来,如同一阵疾风打破了宁静,带来了团长的最新命令:鉴于目前部队弹药紧缺,尤其是缴获的三八式步枪即将沦为烧火棍,成为无用的废物,要求后勤处立即组织人手,对所有缴获的三八式步枪进行适应性改装,使其能够应急发射现有的7.92mm毛瑟步枪弹,让这些“沉默的武器”重新焕发生机!这个命令如同一道晴天霹雳,让李铮和王铁锤都愣住了,一时间不知所措。
7.92mm弹比6.5mm弹口径大,弹壳也更粗更长,根本无法塞进三八式的弹仓和枪膛,就像一个大胖子无法挤进小门一样!强行发射,唯一的后果只能是炸膛,那将是一场灾难!
但这又是当前最迫切的需求——7.92mm子弹(中正式口径)在根据地的库存相对多一些,这是解决弹药紧缺问题的关键所在。
“这……这怎么改?根本不可能啊!”王铁锤第一个叫了起来,声音中满是疑惑和无奈。
李铮也眉头紧锁,那紧锁的眉头下是一双深邃而专注的眼睛。这完全违背了枪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就像要让水火相容一样困难。但团长的命令又必须执行,这是军人的天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烽火锻山河请大家收藏:(m.2yq.org)烽火锻山河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