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过半时,麻烦来了。有个叫赵小虎的学员,性子急躁,练机床操作时总嫌慢,一次装夹钢坯时没夹紧,开机后钢坯直接飞了出去,差点砸到旁边的李小花。徐小眼见状,当即让他停手,脸色沉了下来:“干活急什么?这要是在战场上,你这一下不仅造不出零件,还可能伤了人!技术活儿,慢就是快——把基础练扎实了,往后才能快起来。”
赵小虎涨红了脸,站在原地不敢吭声。徐小眼没再批评他,而是让他从最基础的装夹工件练起,每天练上百次,直到能一次夹紧、不晃不抖为止。赵小虎也知道自己错了,闷着头苦练,手上磨出了血泡,就缠上布条继续练,没过几天,装夹工件的速度和精度就赶上了其他学员。
学员们的进度参差不齐,有的上手快,有的慢一些。徐小眼就采取“以快带慢”的办法,让王二柱、李小花这些学得好的学员,在休息时帮着辅导进度慢的,自己则在一旁巡视,随时解决问题。车间里的技工们也时不时过来帮忙,教他们一些干活的小技巧,整个培训氛围格外融洽。
有一次,李小花在测量一个零件时,发现自己的读数和徐小眼的差了0.05mm,急得快哭了。徐小眼拿起卡尺,仔细检查了一遍,发现是卡尺的游标尺有点变形,不是她的问题。“别慌,测量工具也会出问题,干活时要多留个心眼,发现不对劲就及时检查。”他一边安慰李小花,一边用手工研磨的方法,把变形的游标尺修好了。
就这样,1个月的培训很快过去。考核那天,徐小眼给每个学员发了一根钢坯,让他们加工一个直径20mm、长度50mm的圆棒,要求误差不超过0.1mm,还要能独立完成简单的零件测量和机床故障排查。
学员们紧张地忙碌起来,机床声、卡尺测量的“咔哒”声交织在一起。王二柱第一个完成,他加工的圆棒误差只有0.03mm,测量读数也分毫不差;李小花紧随其后,零件精度同样达标;赵小虎虽然慢了点,但也顺利完成了考核。
最终考核结果出来:王二柱、李小花、赵小虎等6人,能独立加工简单零件,掌握了基础的测量和维修技能;剩下的9人虽然还不能独立操作,但也掌握了基本流程,再练一段时间就能上手。
李铮看着考核结果,高兴地拍着徐小眼的肩膀:“老徐,你真是好样的!这6个学员一上岗,咱们零件加工组的压力就能小不少,往后扩产也有底气了!”
徐小眼看着这群晒得黝黑、眼神却格外明亮的青年,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笑容。他知道,这些学员不仅是车间的新鲜血液,更是根据地军工事业的希望。夕阳下,学员们跟着技工们熟悉岗位,机床声和欢笑声回荡在车间里,仿佛在诉说着一场关于成长与希望的故事。
喜欢烽火锻山河请大家收藏:(m.2yq.org)烽火锻山河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