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五点,天光未明,城市尚在沉睡。
南都市边缘,一座略显老旧的公园深处,一块被高大樟树环绕的小空地上,空气却不如外界那般沉寂。
“哼!”
“哈!”
低沉而富有节奏的吐气声,伴随着衣物摩擦空气的轻微爆鸣,规律地响起。
林枫赤着上身,露出一身线条流畅、并不过分贲张却蕴含着力感的肌肉。他正演练着一套拳法,动作看似缓慢柔和,如推磨,如运球,但每一式转换之间,全身的肌肉纤维都在细微地颤动、拧合,脚下方寸之地的尘土被无形的劲力推开,形成一个隐约的圆。
这是家传的太极功夫,但他练的并非公园里老头老太的养生操,而是讲究“用意不用力,运劲如抽丝”的真正内家拳。他的精神高度集中,感知着体内气血的流动,肌肉的收缩与舒张,乃至骨骼间细微的杠杆传导。
十八岁的林枫,面容还带着一丝少年的清秀,但那双眼睛在凝神运劲时,却透出一股远超年龄的沉静与锐利。他对现代科学抱有浓厚兴趣,尤其是物理和生物,但骨子里,却是个彻头彻尾的国术痴迷者。这份痴迷,源于已过世的爷爷。那位沉默寡言的老人,用最传统的方式,将这门看似与时代脱节的技艺,刻进了孙子的血脉里。
明劲巅峰,甚至触摸到了暗劲的门槛——这是他对自身实力的判断。能轻松放倒十几个壮汉,对自身力量的控制精细入微,但也就到此为止了。血肉之躯,挡不住刀剑,更别说枪炮。在现代社会,这身功夫,强身健体尚可,若说有多大用处,他自己有时也会暗自苦笑。
一趟拳练完,东方已泛起鱼肚白。林枫缓缓收势,长长吐出一口浊气,气息在微凉的空气中凝成一道白色气箭,射出近一米才缓缓消散。这是内腑强大,气息精纯的表现。
他拿起放在石凳上的毛巾擦汗,同时拿起旁边一本边角都有些卷起的旧书——《量子力学导论》。一边放松肌肉,一边翻阅着。这种看似违和的组合,是他生活的常态。他总觉得,爷爷口中那些“劲”、“意”、“气”、“神”的玄妙概念,与现代科学描绘的微观世界、场论、信息论之间,似乎存在着某种模糊的、未被言明的联系。
比如“听劲”,在太极推手中感知对手力道方向、大小的能力,在他看来,就是一种极度敏锐的触觉神经系统与大脑高速信息处理能力的结合,或许还涉及对微观肌肉运动的预判。而“暗劲”,穿透表面造成内部损伤的发力方式,或许与振动频率、能量传导的集中性有关。
当然,这些都只是他闲暇时的胡思乱想,缺乏实证。但他乐此不疲。
“铃铃铃——”
闹钟响起,提醒他该回家准备上学了。高三的最后时光,即使是他这样的“武痴”,也不敢在学业上太过松懈。他将书塞进背包,套上一件简单的白色练功衫,快步向公园外走去。
穿过即将苏醒的街道,回到位于老城区的家。一栋有些年头的居民楼,家里只有他一人。父母早年因意外去世,是爷爷将他拉扯大。爷爷去世后,就只剩他一个了。冷清,但也自在。
快速冲了个澡,换上干净的校服,对着镜子整理了一下。镜中的少年,眼神清澈,身姿挺拔,自有一股沉稳的气度。
上午的课堂,波澜不惊。物理课上讲到量子隧穿效应,林枫听得格外入神,手指无意识地在课桌上轻轻划动,模拟着某种能量跃迁的路径。同桌看他这副模样,碰了碰他胳膊,低笑道:“枫哥,又琢磨你的‘量子太极拳’呢?”
林枫回过神,笑了笑,没说话。他知道在同学眼中,自己是个有点“怪”的人,功夫好,但总爱琢磨些不着边际的东西。
午休时间,他和几个关系不错的同学在操场边讨论最近轰动全球的大新闻。
“你们看最新消息了吗?‘普罗米修斯’公司公布的那段火星遗迹视频!我的天,那个巨大人形石雕头上的冠冕,还有那些符号,跟苏美尔王表里记载的‘神’也太像了吧!”一个戴着眼镜,热衷于考古和外星文明的男生激动地说。
“扯吧,我看就是巧合,或者后期处理过的。真要有地外文明,为啥偏偏跟地球上古神话像?”另一个体格健壮,崇尚科学的同学反驳道。
“宇宙那么大,什么事不可能?也许地球文明本身就是某个星际文明的播种结果呢?这叫‘有生源说’的变种!”眼镜男争辩道。
“那为什么现在那些‘神’不见了?死了?离开了?还是我们就是被遗忘的试验场?”又一个同学加入讨论,语气中带着一丝莫名的兴奋与不安。
林枫默默听着,没有插话。火星遗迹的发现已经过去了半年,热度依旧不减。各国政府和巨型企业组建的“星际开发联盟”严格控制着信息流出,但偶尔公布的一点碎片,都足以引发全球范围的疯狂解读和猜想。
那些模糊的壁画、无法解读的符号、以及偶尔传言流出的、具有奇异特性的“遗物”……都让林枫感到一种莫名的心悸。那不是恐惧,而是一种难以言喻的熟悉感,仿佛潜意识深处有什么东西被触动了。尤其是那些遗迹风格与《山海经》等华夏上古神话的相似性,更让他这个国术传人产生一种奇异的联想:古人所描述的移山填海、追星拿月的“神人”,是否与这些地外遗迹有关?他们所修炼的“道”,是否也是一种未被现代科学理解的力量体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武道通神:从国术到星空神话请大家收藏:(m.2yq.org)武道通神:从国术到星空神话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