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第一天发现稀有金属碎屑的惊喜,周青在轧钢厂仓库的工作劲头更足了。他每天早早到岗,不仅把张师傅交代的活儿干得漂漂亮亮,还主动承担了更多整理、清扫的杂活。
他手脚麻利,眼里有活,而且账目记得清清楚楚,从不出错。几天下来,连一向看他不顺眼的张师傅,脸色也缓和了不少,虽然依旧没什么好话,但至少不再挑刺,偶尔还会指点他一下各种物料的特性和保管注意事项。
周青虚心学习,默默记下。他发现这仓库管理看似简单,实则门道不少,不同物料对温度、湿度、摆放方式都有要求,有些化学品还有危险性。这些知识,说不定哪天就能用上。
工作之余,他最大的兴趣就是“探索”库房。借着整理、清点的机会,他几乎摸遍了库房的每一个角落,脑海中的系统地图时刻开启着,希望能再次发现那种散发着白色光点的“宝藏”。
可惜,那种蕴含稀有元素的工业残料似乎极其罕见,之后再无发现。但他也并非全无收获,凭借“材料辨识”技能的不断提升和系统地图的辅助,他发现库房里其实存在着不少“浪费”和“管理漏洞”。
比如,有些劳保手套只是破了个小指头就被整副报废;有些螺丝螺母因为生锈或混料就被当成废铁处理;一些擦拭机器的棉纱油污并不多,却直接丢弃…这些在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其实都是可以修复、回收再利用的。
周青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一个想法逐渐萌芽。
这天下午,张师傅被叫去开会,仓库里就周青一个人。他正在核对一批新到的油料入库单,车间的一个老师傅急匆匆地跑来领东西。
“小周同志,快!领两副加厚耐油手套!急用!”老师傅满头大汗,显得很焦急。
周青一边熟练地开单子,一边随口问:“李师傅,什么活儿这么急?”
“唉!别提了!”李师傅抱怨道,“清洗大型轧辊轴承!那玩意儿又重又油乎,得用手伸进去抠着洗!厂里发的手套根本不顶用,油污渗透快,还容易打滑,一不小心就划破手!这月都废了好几副了,还差点出工伤!”
周青心里一动。他想起自己整理报废品时,看到那些只是因为指尖破损就被丢弃的厚手套。
他迅速给李师傅取了两副新手套,看着老师傅急匆匆离去的背影,又看了看角落里那堆“废品”,一个念头变得清晰起来。
下班后,周青没有直接回四合院,而是拐去了图书馆。他不再只看药材书,而是专门寻找关于劳动保护、工具改良、废物利用方面的书籍和报刊文章。
他结合自己“赶山”时处理皮革、缝补衣物(为了做陷阱和背包)的经验,以及脑海中那些超越时代的零星知识,一个简单的改良方案逐渐成型。
第二天上班,趁中午休息时间,库房里没人。周青从那堆“报废”的加厚手套里,挑出几副只是指尖或虎口位置破损的。他又找来一些废弃的柔软内衬皮革(来自报废的皮具护具)和结实的尼龙线(来自废旧的货网)。
他拿出自己带来的针线包(平时缝补衣服用的),开始尝试缝补。他用皮革在手套内部破损处加固,外部则用致密的针脚进行多层缝合,既保证耐磨防滑,又尽量保持灵活性。
这活儿需要耐心和技巧,但对拥有“基础赶山知识”(包含简易制作和缝纫)的周青来说,并不算太难。
忙活了一个中午,改造好了三副手套。虽然看起来有些粗糙,但明显比原来结实多了,尤其是关键部位得到了加强。
下午,李师傅又来领手套时,周青没有直接给他新的,而是拿出了自己改造的那几副。
“李师傅,您试试这个?”周青有些不好意思地递过去,“我瞎琢磨的,用废手套改的,关键部位加了层皮子,您看能不能用?要是不行,我再给您拿新的。”
李师傅将信将疑地接过手套,摸了摸内衬的皮革,又看了看外面致密的针脚,戴上一试,眼睛顿时亮了!
“嘿!有点意思!这里面加层皮子,又软又防刺穿!外面这缝得也结实!小周,你这脑子可以啊!”李师傅活动着手掌,感觉比新手套更贴合、更有安全感。
“我就是瞎弄,想着能省一点是一点…”周青憨笑道。
“省?这可不仅仅是省!”李师傅是懂行的,“这比新手套还好用!安全多了!我拿去试试!”
李师傅拿着改造手套兴冲冲地走了。
过了两天,李师傅又来了,不是来领手套,而是直接拉着张师傅,指着周青就是一通夸!
“老张!你们库房这小周可以啊!那手套改得太好了!又省钱又安全!我们组的人都抢着用!这小子是个人才!”
张师傅被说得一愣一愣的,拿过那副虽然旧但明显被精心改造过的手套看了看,眼中也露出惊讶之色。他看向周青:“你弄的?”
周青点点头,简单解释了一下想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四合院:绑定赶山系统,众禽懵了请大家收藏:(m.2yq.org)四合院:绑定赶山系统,众禽懵了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