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呃……这位方兄,”中书省任职的书吏众多,还有难以计数的助书参与其中,所以他们之间互相不认识也是正常,年轻书吏刚想问问小方子的跟脚,却见小方子又从怀里掏出了一包五香花生米摆在了桌上,“李兄,听你方才所言,似乎对江大人颇为了解,能否给咱详细说说,权作长夜解闷儿了如何?”
“好说好说,”李姓书吏吃人嘴软,看了一圈儿这殿内也没有江大人的心腹,于是抓起一把花生边吃边聊。
“要说这江大人也算是年少成名,高门出身,十八岁就做了法曹参军,当时的名士比如张缵、王筠、刘之遴大人啊,都对他非常推崇,相交忘年。后来因诗文被前朝武帝萧衍看中,征入朝廷一度做到太常卿的高位,当时也称得上是风光无两。”
“哎?那怎么落得现在这副落魄模样了?”年轻书吏吃着青团笑着问道。
“嘿,侯景之乱啊。”李姓书吏笑道:“这帮子世家大族论舞文弄墨一个个都是行家里手,可一遇上这骑马扛刀不讲理的就哆嗦了,咱家大陈高祖立马横刀平定侯景之乱,靠得是实打实的战场军功,可不是这帮子文人的臭嘴,所以咱大陈对前梁的这帮子文人墨客可没有那么追捧,故而这江大人直到先帝天嘉四年的时候,才重新被征召入朝,看在他往日虚名的份儿上,直接给了个中书侍郎的高官,但是不论先帝还是当今圣上,都对这吟诗作对没多大兴趣,所以这江大人就总觉得郁郁不得志,一天天喝点儿酒就在这儿自怨自艾的。”
“哦……”小方子笑道:“说白了就是曾经炙手可热,如今无人问津,心中失落呗。”
“哈哈哈,对对对!”李姓书吏大笑道:“正是这话,正是这话!”
“也难怪呀。”年轻书吏淡笑道:“昨天吃肉今天喝汤,心理不平衡在所难免啊……”
“说起前朝……”小方子顺嘴问道:“二位仁兄可知前朝典籍存放在殿中何处?”
“哦,前朝史书,诗文典籍不在顶层,在西偏殿第一层。”李姓书吏不知是吃了人家东西不好意思,还是想故意显摆自己经多见广,都不等小方子细问,就一口气全都说了出来,“至于一些奇闻异事和地方志,那就不是咱们这些书吏能看的了,都在东偏殿的秘阁之中,据说……”李姓书吏探了探身子压低声音道:“前朝皇家亲卫‘刀敕司’记录的《刀敕秘事》也在里面呐。”
小方子听到《刀敕秘事》四个字眼中精光一闪而逝,嘴里却笑道:“小弟只是问问史书典籍所在何处,仁兄怎么扯到秘阁了?呵呵呵……”
“是啊是啊,”年轻书吏笑道:“就咱们这些干杂活儿的,哪有机会进秘阁看书去?”
“嗨……”李姓书吏无所谓地笑道:“就因为没机会,所以过过嘴瘾嘛!”
三人闲聊许久,夜色渐深,小方子辞别两个书吏出了文华殿正殿,此时已是戌时一刻,节日的热闹气氛早已退散,整个金陵城都已经沉沉睡去,只有这宫中宿卫禁军不敢懈怠。
秘阁附近时不时就有禁军巡视,就凭这身书吏官衣,小方子可绝对迈不进秘阁的大门。
所幸小方子本来也没打算从正门进去。
他隐于暗处,换上夜行黑衣与鹿皮薄底快靴,一个提纵就跃上了回廊顶,俯下身子快步向前,如狸猫一般贴着廊脊躲过值夜宿卫的视线,迅速来到秘阁左近。
秘阁乃是文华殿东边的一处偏殿,远看并没有什么特别,但到了近处小方子才发现,这秘阁的门窗竟然都是精铁打造,坚固非常,小方子伸手轻轻一按,就听见窗后机簧错动,明显是加了暗器防备,如果莽撞开窗必是万箭穿心。
“呼……”小方子四下打量一番,提起轻功跃上了一丈多高的斗拱,紧接着一个翻身双腿盘住斗拱之下的梁枋,倒挂金钩倒悬着挂在了秘阁檐下。
“幸好出来之前从老解那儿借了家伙事儿。”小方子从腰间摸出一把铁尺,又从铁尺之中抽出一把精致的精钢锯,他刚借助铁尺轻轻将窗户撬开一丝缝隙,就看到了窗后那一排寒光四射的弩箭。
“咕噜。”小方子被森寒的箭锋逼得咽了咽口水,借着精钢锯上镶嵌的夜光石开始寻找窗后机关的激发关键——蝴蝶片。
“老解说,凡是这种机关,只要卡死蝴蝶片,或者就弄断弩弦就可以了……”小方子倒挂在斗拱之下还要做这种精细活儿,多少有点吃力,“弄断这么多弩弦动静太大了,还是试试卡死蝴蝶片吧……”
正在此时,一队禁军转过转角,顺着甬道朝着小方子所在之处走来。
小方子暗道倒霉,根本来不及抽出铁尺,只能抽出钢锯双腿一用力,翻身伏在了梁枋之上。
“行了行了,歇会儿吧。”领头的禁军队正走到斗拱之下第一个摘下厚重的头盔,招呼手下一起歇息。
“唉……”四个禁军闻言如释重负,纷纷顺着墙角靠坐下来摘掉头盔,借着午夜的凉风吹散盔甲中的热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铃中记:太建北伐请大家收藏:(m.2yq.org)铃中记:太建北伐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