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华好久没正儿八经做过吃的了,在家下厨一般就是煎鸡蛋,做洋人饭。不是他喜欢吃洋人饭,是因为洋人饭简单还快,不然就是点外卖。
为了做好炸酱面,昨天晚上李青华还打电话联系了,一般只有家里有事或者节假日才会联系的亲妹妹——李佳佳。
“哥?出什么事了?”李佳佳看到来电显示,也很震惊,赶紧接电话,以为她哥出了什么大事了!
“没事,我就是想问,我们家的炸酱面是怎么做的?”
“啊?”李佳佳以为自己听错了。
“你不知道怎么做?”
“哦哦,知道知道。”
李佳佳听到老哥这么冷酷的声音,才回过神,确认自己没有听错,把做他们俩从小吃到大的炸酱面做法告诉了李青华。
他们家常吃的炸酱面是老妈林娟做的,林娟做什么都要求很严格,无论是对孩子,还是对自己做的菜,都一样一丝不苟高要求。
他们家的炸酱面,讲究酱要油香、面要劲道、码要齐全。
为此,李青华特意在首都那边买了家里常用的干黄酱,和甜面酱带过来。
赵夏骑着小电动载李青华去最近的小菜市场,买李青华要用的食材。
之前李青华过来旅游,赵夏为了让李青华多了解点本地的食材,他们都是去大菜市场。那个地方离赵夏家比较远,开小车去比较方便。
平时赵夏自己一个人,需要大采购的时候,才会去大菜市场,否则日常买肉、买副食都是去家附近的小菜市场。
“赵老师今天这么早下班啊?“猪肉档口的潘姨和赵夏打招呼。
小菜市场是这样的,就附近的人买菜,经常光顾的话,很快就眼熟,一聊就知道谁是谁了。
“今天朋友来,跟其他老师调了一下课。”
“哦,原来是这样子。”潘姨看赵老师的朋友也是一表人才的,在看五花肉,忍不住推荐了一下,“今天五花肉不错的。”
李青华买了五花肉,又买了绿豆芽、青豆、胡萝卜,其他青菜赵夏有。
其实他想买心里美萝卜,但这边菜市场压根没有,李青华有点失望,觉得自己欠考虑了。心里美萝卜大多在北方种植,在这边小菜市场没有卖也很正常,他应该想到并从首都那边带过来的。
赵夏载他回去,看出他不动声色面容下的失落,还在安慰他,“没关系啦,少一个菜码而已,等下我们多切几个菜码补回来,就算是我们俩独家的炸酱面,不叫B市地道炸酱面了。”
赵夏陪李青华找菜的时候查了一下,他们首都炸酱面的面码讲究五颜六色,应季蔬菜最适宜,少一个没关系的,反正因地制宜的炸酱面嘛。
春夏秋冬,都有应季食材,吃时令菜对身体好。这放在地方也讲得通,在哪个地方,就吃哪个地方产的食物,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有些地方饮食清淡很多时候是地理位置决定的,不清淡就会上火,长痘,变丑。
“好吧,也可以。”李青华被赵夏安慰了下,没那么懊恼自己了。
赵夏带李青华上楼顶摘菜,一根黄瓜、芹菜、香菜、白菜、菠菜、小葱。
李青华切菜能切好丝,但是很慢很慢,赵夏就接手帮忙切了,李青华负责和面。
“我要不摊个鸡蛋切丝?鸡蛋淡黄色,应该也好看。”
赵夏咨询这顿饭的主厨,李青华的意见。
“可以,你弄吧。对了,要不要切点酸菜进去?你家还有酸菜吗?”
“有!可以,我感觉也会很好吃,酸菜也可以解腻。”赵夏觉得李青华真是个小机灵鬼。
赵夏把需要焯水的蔬菜都煮好了,把全部的面码,用李青华送的碗碟整齐的码起来,别说,五颜六色还真挺好看。
李青华的面也和好了,炸完酱后再把醒好的面擀薄,切条,再一拉,拉成需要的粗细,放进沸水煮熟,面条就可以了。
赵夏不放心李青华炸酱,还是在厨房里陪着他。无惊无险安全炸完酱,赵夏才出去了。
这一通忙活,也五点多了。
吃着面,就着蒜,还有中午没吃完的酱卤冷吃鸭,好吃极了。
炸好的酱颜色很深,表面有一层油,李青华教赵夏先把油倒进去,把面条的表面裹上一层油,再把底下的酱搞进去,加入面码,就能很快拌匀。
他们准备了九、十种面码,每个菜口感都不太一样,清爽的,清脆的,有嚼劲的,还有酸菜的轻微酸味。
入口很顺滑柔和,咸中带着甜,虽然是算是干拌面,但是一点也不噎人,很好吃,面条特别筋道。赵夏都忍不住吃了第二碗。
“没想到你也吃得惯生蒜。”李青华抱着赵夏因为他的饭量,特意给他准备的盆吃面。
“我对美食有很多探索欲,不会被地区禁锢住。”
讲到这个,李青华来了兴致。
“所以你可以接受甜粽子,也可以接受咸粽子?”
“当然可以,咸甜豆腐脑我都带给你吃过了,感觉你也不抗拒。”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小城烟火味,最抚大佬心请大家收藏:(m.2yq.org)小城烟火味,最抚大佬心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