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人沟”的收获,像一剂强心针,注入了“山虎小队”每位成员的心中。资源点数突破3点,虽然距离目标依旧遥远,但那条通过搜集“废品”积累力量的道路,被证明是切实可行的。林烽心中的蓝图更加清晰,胃口也随之变大。零散的战场遗物已经无法满足他快速积累的渴望,他将目光投向了更具风险,但潜在回报也更高的目标。
夜晚的鬼湾村,篝火旁,林烽摊开一张用木炭在粗布上画出的简易地图,几个核心成员围坐在一起。
“兄弟们,”林烽的手指在地图上划过,“像死人沟那样捡漏,能吃饱,但吃不好。咱们得想办法‘吃顿大餐’。”他的手指点向距离鬼湾村更远,约三十里外的一个点,“这里,黑石峪,据说前几天,有一支咱们的游击队,端掉了鬼子一个小型的物资中转站。”
老赵闻言,浑浊的眼睛猛地一亮,但随即又布满忧虑:“黑石峪?那地方我知道,离鬼子的黄崖口据点不远!游击队是打了就走,鬼子肯定派了人看守现场,说不定还在搜查残党。去那里,太冒险了!”
“风险大,回报也大!”林烽语气坚定,“赵叔,你想,一个物资中转站,哪怕被破坏了,留下的东西也比散兵坑里的多得多!损坏的武器、弹药箱、工具、甚至……可能有电台零件或者军官的随身物品!这些东西的价值,您清楚!”
铁柱一听有仗打有东西抢,立刻摩拳擦掌:“林哥,干吧!咱们现在有枪有人,怕他个鸟!正好试试新家伙!”他拍了拍身边那杆刚从伪军手里缴获的、保养还算不错的步枪。
大牛则有些犹豫:“可…可那里离鬼子据点近,万一被堵住……”
林烽环视众人,分析利弊:“风险确实有。但有几个有利条件:第一,战斗刚结束不久,现场混乱,鬼子注意力可能在追剿游击队和恢复秩序上,对废墟的看守未必严密;第二,我们是去捡破烂,不是去攻坚,动作快,捞一把就走;第三,我们有黑风,预警能力强。”
他最终拍板:“机会难得!我们必须去!目标是快速搜索,获取高价值物品,绝不恋战!明天凌晨出发,傍晚前必须返回!”
决定已下,队伍立刻进行紧张的准备。检查武器,分配弹药,每人仅配发五发保命子弹,强调此行目的非战斗,准备绳索和更大的麻袋。林烽反复强调纪律:一切行动听指挥,遇敌能躲则躲,速战速决。
第二天,天际刚泛起鱼肚白,小队一行六人林烽、老赵、铁柱、大牛及两名青年,便悄然离开鬼湾村,如同幽灵般没入晨雾弥漫的山林。路途遥远且陌生,全靠老赵的经验和偶尔向山中樵夫打听方向。每个人都绷紧了神经,脚步轻捷而迅速。
接近中午时分,他们抵达了黑石峪外围。空气中隐约飘来一股焦糊味和淡淡的硝烟气息。爬上一条山脊,眼前的景象让众人倒吸一口冷气。
山谷中,一片狼藉。几栋砖石结构的房子被炸得只剩残垣断壁,还在冒着缕缕青烟。空地上散落着烧焦的木箱、破碎的瓦罐、扭曲的铁丝网。几辆被击毁的骡马大车倾覆在地,车上的物资散落一地。随处可见弹坑和暗褐色的血迹,无声地诉说着几天前这里的激战。与“死人沟”的历史感不同,这里弥漫着一种新鲜的死亡气息,更加令人心悸。
“都小心点!鬼子很可能留了人!”老赵压低声音,眼神锐利地扫视着整个山谷,特别是几个制高点和进出路口。
小队利用地形,极其谨慎地向下摸去。靠近废墟时,林烽示意大家分散隐蔽,仔细观察。果然,在废墟边缘一处相对完整的矮墙后,他们看到了两个蹲着抽烟的伪军士兵,一副懒散疲惫的样子,显然是留下来看守现场的。更远处,似乎还有日式钢盔的反光一闪而过。
“有岗哨。”林烽心一沉,比预想的情况要糟。硬闯是不可能的。
“绕过去,从后面悬崖下的排水沟摸进去。”老赵经验丰富,很快找到了一条隐蔽的路径。那是一条被山洪冲出的沟壑,杂草丛生,难以行走,但可以避开正面岗哨的视线。
小队屏住呼吸,像壁虎一样紧贴着崖壁,踩着湿滑的石头,艰难地潜入废墟深处。一进入废墟,紧张感倍增。脚下随时可能踩到碎玻璃、尖锐的铁皮,甚至……咯噔一声,铁柱脚下踢到一个圆滚滚、沉甸甸的铁疙瘩——是一枚未爆炸的九七式手榴弹**!幸亏引信朝下,虚惊一场,但所有人都吓出了一身冷汗。
“眼睛都放亮!别乱碰东西!”林烽低声喝道,心脏狂跳。
他们开始快速搜索。损坏的三八式步枪、瘪掉的钢盔、空弹药箱、散落的子弹……收获不少,但多是普通货色。林烽的目标是更精密、更特殊的物品。
在一个半塌的、似乎是仓库的房子里,大牛发现了几箱被水浸透的压缩饼干和罐头,虽然部分损坏,但仍是宝贵的食物,立刻装袋。铁柱则从一堆瓦砾下拖出一具日军军官的皮质武装带,上面的黄铜扣环和指挥刀挂环质地精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红警之钢铁洪流从抗战到星辰大海请大家收藏:(m.2yq.org)红警之钢铁洪流从抗战到星辰大海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