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种后的日子,磐石谷陷入了一种焦灼而又充满期待的等待。每日清晨和黄昏,总有队员忍不住跑到田边,蹲下身,眼睛几乎要贴到土地上,仔细搜寻着任何一丝生命的迹象。土地依旧沉默,褐色的田垄在秋日下静静躺着,仿佛吞噬了所有的希望。焦虑如同悄然滋生的藤蔓,缠绕在每个人的心头——种子是否在黑暗中腐烂?芽尖能否顶开板结的土层?
就在播种后的第五天清晨,天色微明,薄雾尚未散去。学生兵王小川像往常一样,第一个溜达到他所属班负责的土豆田边。他揉着惺忪的睡眼,习惯性地蹲下查看。突然,他的目光定格在田垄的一处——那里,褐色的土表似乎有了一丝极其细微的裂痕!他心脏猛地一跳,屏住呼吸,凑得更近,几乎能闻到泥土的湿气。只见那裂缝中,隐约透出一点极其娇嫩、几乎难以察觉的鹅黄色!
“出……出苗了!土豆出苗了!”王小川愣了几秒,随即像被烫到一样跳起来,激动得声音都变了调,一边喊一边朝着营地飞奔。
这声呼喊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瞬间激起了千层浪。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飞遍整个山谷!刚刚起床的队员们,无论是正准备出操的,还是在生火做饭的,都扔下手头的事情,争先恐后地涌向田间地头。
老兵马永富跑在最前面,他冲到王小川指的那块地边,小心翼翼地拨开裂缝周围的浮土,一株蜷缩着、顶端带着嫩绿小叶的土豆幼苗,赫然呈现在众人面前!虽然它还那么弱小,仿佛一阵风就能吹折,但那抹生机勃勃的绿色,却像一道闪电,瞬间照亮了所有人的眼睛!
“真的出了!好!好啊!”老马用粗糙的手指轻轻触摸那娇弱的叶片,激动得眼眶湿润。这位和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老农,此刻的心情比打了一场胜仗还要澎湃。
紧接着,喜讯接连传来!
“这边!玉米也顶土了!”
“南瓜苗也出来了!看,两片子叶!”
“豆角!豆角拱出来了!”
仿佛一夜之间,沉睡的土地被唤醒了。星星点点的嫩绿、鹅黄,如同最美丽的宝石,镶嵌在褐色的田垄上,虽然稀疏,却充满了不可抗拒的生命力量。队员们围在田边,指指点点,脸上洋溢着无法抑制的喜悦和笑容,互相分享着发现的每一株新苗。连日来的担忧和焦虑,在这一刻被这蓬勃的绿意冲刷得干干净净。希望,终于破土而出!
喜悦是短暂的,新的挑战紧随而至。幼苗的出土,意味着更精细、更繁琐的田间管理开始了。这不再是开荒时挥汗如雨的豪迈,而是需要像绣花一样耐心的细致活。
问苗与除草是第一关。玉米苗出得密,需要“间苗”,拔掉弱小的、保留健壮的,确保每一株都有足够的生长空间。土豆苗和蔬菜苗周围,各种杂草也趁机疯长,与庄稼争夺养分和阳光。队员们再次弯腰劳作,但这次的动作轻柔了许多。他们小心翼翼地用手指拔除多余的玉米苗和杂草,生怕伤到脆弱的庄稼根系。这个过程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眼力,一天下来,眼睛酸痛,腰都直不起来。
抗旱保苗是更大的考验。秋高气爽的日子持续,雨水稀少,刚出土的幼苗在烈日下很快打蔫,叶片卷曲,失去了生机。眼看辛辛苦苦长出的苗要旱死,林烽果断下令:“全力保苗!”
一场抗旱保苗的群众运动迅速展开。全支队总动员,除了哨兵,所有人投入运水灌溉。没有抽水机,没有水渠,唯一的工具就是一切可以盛水的容器:做饭的大铁锅、储水的木桶、甚至洗脸盆、水壶……都被征用。从溪流到田地,形成了一条长长的、川流不息的人工运水队伍。
场面壮观而感人:体格强壮的战士用扁担挑着两大桶水,脚步稳健;女队员和年纪小的战士两人抬着一桶水,步履蹒跚;王小川这样的学生兵,则端着盆盆罐罐,来回奔跑。汗水浸湿了他们的衣衫,肩膀被磨得红肿,但没有人喊累。看到清冽的溪水浇灌下去,蔫了的幼苗渐渐舒展叶片,重新挺立,所有的辛苦都化作了欣慰。这长长的运水队伍,流淌的不仅是水,更是生存的希望和集体的力量。
病虫害的威胁也不期而至。一些玉米和蔬菜的嫩叶上,出现了密密麻麻的蚜虫;夜里,不知名的害虫咬断了好几株南瓜苗的根茎。队员们心急如焚。没有农药,只能土法上马:人工捉虫。早晚时分,队员们端着煤油灯,一片叶子一片叶子地检查,用手指捏死蚜虫;对于地下害虫,则在苗周围撒上草木灰,或者用石灰水灌根。这些方法原始而效率低下,但却是他们唯一能依靠的手段。
就在田间管理紧张进行的同时,磐石谷的“家庭成员”增加了。通过秘密交通员从山外老乡那里,几经周折,换来了一些活物:用粮食和盐巴换来了五只毛茸茸的黄色小鸡雏;用缴获的几匹布和旧衣物换来了一头哼哼唧唧、走路摇摇晃晃的小黑猪崽;甚至还有两只怯生生、依偎在一起的小羊羔。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红警之钢铁洪流从抗战到星辰大海请大家收藏:(m.2yq.org)红警之钢铁洪流从抗战到星辰大海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