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时分,宋希濂在真如指挥部召开了战术研讨会。桂永清、孙元良、王敬久都来了,桌上摊着上海防御地图,上面用红笔标注了日军可能的进攻路线。
“根据情报,日军的两个常设师团——第3师团和第11师团,预计三天内抵达吴淞口外,加上之前的兵力,总兵力会超过八万人,配备坦克五十余辆,重炮三十余门,还有海军和空军支援。”宋希濂指着地图上的吴淞口,“他们最可能的进攻路线,就是从吴淞口登陆,同时从虹桥机场发起正面进攻,两面夹击,撕开咱们的防线。”
孙元良皱了皱眉:“八万人?这可不是小数目。吴淞口的滩涂虽然埋了地雷,但要是鬼子用登陆艇强行登陆,咱们的兵力可能不够。”
“我有个主意。”桂永清说,“咱们可以在吴淞口的海面上设置障碍,用沉船和铁丝网堵住航道,减缓鬼子登陆艇的速度,再用重炮和榴弹炮集中打击,让他们没法靠近滩涂。”
王敬久也补充道:“江湾这边,我可以让士兵们在稻田里挖‘田埂战壕’,鬼子的坦克在稻田里行动不便,咱们的反坦克小组可以趁机偷袭,毁掉他们的坦克。”
宋希濂点点头,在地图上画了几条线:“好!就按你们说的办。具体分工:88师负责吴淞口防御,设置海上障碍,加强滩涂火力;87师守江湾,利用稻田地形打伏击;36师主攻虹桥机场,配合教导总队的榴弹炮,摧毁鬼子的空中支援;教导总队作为预备队,驻扎在苏州河南岸,随时支援各防线。”
“没问题!”三人齐声应道。
会议结束后,各部队立刻行动起来。88师的士兵们驾驶着小船,在吴淞口的海面上投放铁丝网和沉船;87师的士兵们在江湾的稻田里挖田埂战壕,还在田埂下埋了反坦克地雷;36师的重炮营则重新校准了虹桥机场的坐标,确保第一时间能摧毁鬼子的飞机和碉堡。
傍晚时分,陈阿福跟着华侨突击连,在大场的战壕里挖“猫耳洞”——这是王大壮教的,在战壕壁上挖一个能容下一个人的小洞,既能躲避炮弹,又能观察敌情。
“阿福,猫耳洞要挖得深一点,至少一米五,不然炮弹碎片能溅进来。”王大壮一边挖,一边指导,“另外,洞口要朝里斜,别让雨水灌进来,晚上睡觉也能暖和点。”
陈阿福照着做,手里的工兵铲越挥越快。夕阳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落在战壕里,和其他士兵的影子交织在一起,像一道坚实的屏障。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是侦察兵回来了。侦察兵翻身下马,手里拿着一份情报,快步跑进真如指挥部:“师座!吴淞口外发现日军船队,至少有二十艘运输船,还有五艘驱逐舰护航,疑似是日军的常设师团!”
宋希濂接过情报,脸色瞬间沉了下来——日军的援军,终于来了。他立刻拿起便携式无线电,对着各部队喊:“各单位注意!日军船队已抵达吴淞口外,预计三天内登陆!立刻进入一级战备,检查武器弹药,加固工事,准备战斗!”
“收到!”无线电里传来各部队坚定的回应。
陈阿福和士兵们听到消息,都停下了手里的活,握紧了手里的武器。王大壮拍了拍陈阿福的肩膀:“别怕,咱们练了这么久,早就准备好了。等鬼子来了,咱们就给他们点颜色看看,让他们知道咱们中国军人的厉害!”
陈阿福点点头,眼神里满是坚定。他看着远处的吴淞口方向,心里默念:“爹,百姓们,放心吧,我一定会好好打仗,守住上海,守住咱们的家!”
夜色渐深,上海的夜空格外安静,但所有人都知道,这份安静是暴风雨前的宁静。日军的船队在吴淞口外停泊着,像一头蛰伏的猛兽,随时准备发起攻击;而中国军队的将士们,已经做好了准备,握紧了手中的武器,等待着大战的到来。
宋希濂站在真如高地,看着下面的阵地和远处的吴淞口,心里满是坚定。他知道,这场仗会很惨烈,会有很多弟兄牺牲,但他更知道,为了家国,为了百姓,他们别无选择。
1
喜欢从淞沪血战:到美械集团军司令请大家收藏:(m.2yq.org)从淞沪血战:到美械集团军司令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