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最后几天,淞沪战场的焦点,骤然转向了位于狮子林西南方向的罗店镇。这个看似普通的江南水乡小镇,因其扼守沪太公路、连接浏河与大场的关键位置,成为了中日两军新一轮争夺的焦点。日军意图由此中央突破,直插中国军队防线的核心;而中国军队则誓死坚守,将其变为吞噬日军有生力量的泥潭。
罗店外围,血火交织的序幕
八月二十八日拂晓,日军第三师团主力在第九师团一部的配合下,向罗店发起了潮水般的进攻。驻守此地的,是刚从后方调来的、装备相对简陋但士气高昂的第十五集团军(罗卓英部)下属部队。他们缺乏三十六师那样的德械装备和坚固工事,但凭借着一腔热血和保家卫国的决心,与日军展开了殊死搏斗。
战斗从一开始就进入了白热化。日军的炮火将罗店镇几乎夷为平地,随后步兵在坦克掩护下多路突进。中国守军利用残垣断壁、河道沟渠顽强抵抗,手榴弹、步枪、大刀成了最主要的武器。每条小巷、每座房屋都反复易手,双方士兵的尸体层层叠叠,鲜血染红了石板路和浑浊的河水。
“顶住!给老子顶住!身后就是大场,就是上海!没退路了!”一位团长声嘶力竭地吼叫着,亲自操起一挺轻机枪向涌来的日军扫射。
惨烈的景象,通过观测所和溃退下来的伤兵,传到了真如指挥部。
真如指挥部,紧急策应
宋希濂盯着地图上罗店那个已被红色箭头重重包围的点,眉头紧锁。罗店若失,狮子林和大场侧翼将完全暴露,整个防线有崩溃的危险。
“师座,罗卓英将军急电,请求友军火力支援和战术策应!”周明远汇报。
“罗店方向炮声震天,我军防守极其艰难,日军攻势一浪高过一浪!”
宋希濂迅速做出决断:“命令!我师炮兵营,在确保自身阵地安全的前提下,集中火力,对进攻罗店之敌的侧翼和后续梯队进行压制性炮击!哪怕只能牵制一部分敌军火力,也是支援!”
“命令张振汉团,派出精锐小股部队,向罗店方向实施战术佯动,骚扰日军后勤线,吸引其注意力!”
“给胡宗南军长发报,告知罗店危急,请其部加快布防,随时准备增援或接应罗店撤退部队!”
他不能直接派兵进入罗店(属于不同指挥系统且可能引起混乱),但必须竭尽全力进行策应。同时,他心中默念:“系统,使用‘声波探测仪’初级技术,尝试定位日军在罗店方向的主要炮兵阵地!”
【叮!已启动“声波探测”辅助功能(合理化解释为前沿观测员经验与新型测距仪结合)。正在分析炮声数据……初步判定日军主要炮兵阵地位于罗店东南约3公里处的范家宅附近。误差范围较大,仅供参考。】
有价值的情报!宋希濂立刻让参谋将这一“前沿观测结果”通报给罗卓英部和己方炮兵,建议优先压制该区域。
东京,外交风波与战略争吵
罗店方向的激烈战况和巨大伤亡,通过外交渠道和新闻媒体传回日本,引起了新一轮的争论。
外务省担心战事长期化和惨重伤亡会加剧国际社会(尤其是英美)对日本的制裁压力,再次向军部提出“适可而止”的建议,希望通过外交施压迫使中国政府屈服。
而陆军省和参谋本部则态度强硬,认为罗店战役证明中国军队主力正在上海集结,正是毕其功于一役、彻底摧毁其精锐的良机。他们主张继续增兵,甚至提出将华北的部分主力师团南调上海。
“必须让支那政府明白,抵抗是徒劳的!在罗店消耗掉他们的精锐,南京将无兵可守!”一位激进派将领在会议上叫嚣。
陆军的意见再次占据上风,日军大本营开始酝酿向上海投入更多兵力,战争的规模进一步升级已不可避免。
日内瓦,国联特别会议
中国代表顾维钧在国联会议上,展示了大量日军轰炸平民、杀害战俘的照片和文件,慷慨陈词,控诉日本侵略暴行,恳请国联成员国采取实际行动制裁日本,援助中国。
“……罗店镇,这个美丽的江南水乡,此刻正在日军的炮火下化为焦土!成千上万的中国士兵和平民正在为保卫自己的家园而流血牺牲!文明世界,难道能坐视这样的暴行而无动于衷吗?”顾维钧的声音悲愤而有力。
然而,英法等国出于欧洲局势的考虑(绥靖政策)和对日本实力的忌惮,反应依然消极,仅表示“严重关切”和“呼吁停火”,实质性援助寥寥无几。只有苏联代表在道义上表示支持,并暗示将继续提供军事援助。国际社会的无力,让中国抗战的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
三十六师野战医院,超越极限
罗店方向的激战,意味着伤员的急剧增加。林晓梅和医护人员已经连续工作超过48小时,手术台从未空闲过。药品,特别是麻醉药和消炎药,再次出现短缺。
“林护士!这个伤员需要立刻截肢!但是没有麻药了!”一个年轻医生带着哭腔喊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从淞沪血战:到美械集团军司令请大家收藏:(m.2yq.org)从淞沪血战:到美械集团军司令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