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二十六年十月二十四日。连绵的秋雨终于停歇,但蕴藻浜战线的泥土依旧泥泞,天空阴沉,仿佛仍在酝酿着什么。昨日那种被雨水压抑的宁静被打破,一种新的、更加令人不安的紧张感,如同潮湿空气中的霉菌,在阵地上悄然蔓延。
清晨,真如指挥部内气氛凝重。宋希濂一夜未眠,眼中布满血丝,紧盯着地图上浦东那片广袤而防务空虚的区域。派往张发奎司令部的机要参谋尚未返回,也没有任何来自南京或第三战区关于浦东防务的明确指示。
“师座,还是没有任何回音。”周明远放下电话听筒,摇了摇头,“线路时好时坏,接通了那边也是语焉不详,只说已将情报转呈上峰。”
李慕华指着地图,忧心忡忡:“师座,根据‘幽灵’连最新密电,川沙、金山卫一带日军征用的民船数量仍在增加,其小股侦察部队已多次化妆渗透上岸侦察地形。迹象越来越明显了!我们必须做最坏的打算!”
宋希濂一拳砸在桌子上,震得茶杯乱响:“官僚误事!前线将士用命换来的情报,难道又要石沉大海吗?!”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深吸一口气,“我们不能干等!慕华,以我个人的名义,再给胡宗南发一封密电,措辞更急切一些!告诉他,唇亡齿寒,我部虽正面压力巨大,但若浦东有失,全局崩坏,第一军亦难独善其身!请他务必向委员长和陈诚长官力陈利害!”
“是!我立刻去拟稿!”李慕华转身离去。
宋希濂又对周明远说:“明远,命令独立团(张云鹤团)和师属侦察营,派出更多小股精锐部队,向两翼特别是浦东方向实施武装侦察,扩大警戒范围!一旦发现日军大规模登陆的确凿迹象,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把消息送出来!另外,师属工兵营,加紧在真如至南翔一线构筑二线阻击阵地,以防万一!”
“明白!”周明远也领命而去。指挥部里,只剩下宋希濂一人,他望着窗外阴沉的天空,一种无力感与紧迫感交织在心头。他手握一支精锐预备队,却因全局战略的滞缓而难以施展。
【叮!检测到宿主积极应对潜在战略危机,“危机预警”任务完成度提升至40%。请宿主继续努力促使高层决策。】
【叮!触发日常任务:“武装侦察”。】
【任务要求:24小时内,向两翼(特别是东南方向)派出至少5支连级规模的武装侦察分队,获取日军动向的直接证据(如照片、俘虏、文件)。】
【任务奖励:积分80,000点,“战场实时通讯中继站”(小型,可提升小分队通讯距离和稳定性)x3。】
系统的任务适时而来,推动着宋希濂采取更积极的行动。
后方营地,新兵训练场上泥水飞溅。八百多名补充兵在老兵声嘶力竭的吼声和时不时的“体罚”下,进行着最基本的战术动作训练。趴倒、匍匐、瞄准、冲刺……动作稚嫩而慌乱。
“王铁柱!你他妈的是在瞄准还是在给鬼子鞠躬?枪托顶紧肩窝!”老兵班长牛大力一脚踢在一个新兵的屁股上,骂道。
王铁柱,就是前几天在战壕里冻哭的新兵王小川的同乡,也是个十七岁的娃娃兵,疼得龇牙咧嘴,却不敢吭声,赶紧调整姿势。
另一边,来自独立团的几名教官正在教授MG34机枪的拆卸和保养。新兵们围着这挺“洋机枪”,既好奇又紧张。
“看好了!这玩意儿金贵,射速快,但枪管容易烧坏!打完两百发就要换!”独立团的机枪手老李一边熟练地操作,一边讲解,“还有,点射!别他妈扣住扳机不放!那是败家!”
训练间隙,王小川偷偷找到王铁柱,塞给他半块干粮:“柱子,咋样?累不?”
王铁柱抹了把汗和泥水,咧嘴一笑:“累?比在家种地轻松!就是……就是怕真打起来……”
王小川想起前几天的战斗,心有余悸,但还是壮着胆子说:“怕啥!跟着牛班长,他厉害着呢!咱三十六师,专打鬼子!”
新兵们就在这种恐惧、艰辛和一点点被灌输的荣誉感中,迅速成长着。他们是中国军队最脆弱的部分,也是未来战斗中最不确定的因素。
南京,军委会作战厅内,关于淞沪战局的争论达到了白热化。宋希濂发出的预警,像一块石头投入了本就波澜四起的池塘。
“委员长!宋希濂的电报绝非空穴来风!”陈诚指着地图上的杭州湾,“日军若在此登陆成功,我数十万大军侧背受敌,退路将被切断!后果不堪设想!必须立刻向浦东、杭州湾增兵!”
何应钦面露难色:“辞修兄,我岂不知危险?然我军精锐尽在淞沪正面,伤亡惨重,疲惫已极。后方哪里还有可调之兵?桂军廖磊部尚在途中,且杯水车薪。若从正面抽调兵力,日军趁机猛攻,防线顷刻崩溃!届时,不等日军登陆,我军已自乱阵脚!”
白崇禧沉吟道:“敬之兄所虑亦是实情。为今之计,唯有双管齐下。一,严令张发奎第八集团军,就现有兵力,加强杭州湾北岸警戒,纵深配置,节节抵抗。二,催促廖磊第七军兼程东进,作为总预备队,随时策应浦东。三,电告宋希濂等部,正面防线,绝不能有丝毫松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从淞沪血战:到美械集团军司令请大家收藏:(m.2yq.org)从淞沪血战:到美械集团军司令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