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去春来,鸽子桥小院里的日子,在一种奇特的节奏中缓缓流淌。
自那日白未曦石破天惊地一笔成符后,乘雾老道虽大受震撼,却也很快调整了过来,或者说,是无奈地接受了这不合常理的事实。
此后数日,只要神思清明,他便继续指点白未曦符箓之道。
白未曦的学习方式依旧独特,她不过分纠结于玄奥的心法口诀,而是将绝大部分心神都用于反复练习那些基础符文的“轨迹”,感受笔锋流转间力量的细微引导与变化。
她画出的符箓,依旧灵应十足,却也依旧带着那一丝源于她本质的、无法完全祛除的阴冷感,仿佛在纯正的灵光边缘,勾勒出了一圈独属于她的、寂静的轮廓。
乘雾老道看着那些“成功”却又“异常”的符箓,从最初的瞠目结舌,到后来的啧啧称奇,最后只剩下了麻木的接受。
他时常一边看着她稳定得不像话的执笔手势,一边揉着额角嘟囔:“怪哉,力与轨迹……难道这才是最根本的?”
小狐狸则早已见怪不怪,甚至觉得这日复一日的画符练习颇为无趣,常常是看几眼便溜达到一旁晒太阳,或者去灶房门口蹲守宋周氏准备的美食。
这一日,白未曦结束了晨间的符箓练习,将画好的几张气息独特的“安宅符”随手收起。她抬头望了望院外明媚的春光,空气中浮动着万物复苏的暖意。
“该进山了。”她起身,背起了那个熟悉的竹筐。
只不过这次进山与以往不同,身后跟了两个“尾巴”。
乘雾老道揣着袖子,嘴里叼着根草茎,晃晃悠悠地跟着。
小狐狸则恢复了火红的原身,如同一团流动的火焰,在她脚边敏捷地窜来窜去。
“春日山间,好东西多啊,” 老道士眯着眼,深深吸了口带着花香的空气,“女娃娃,这次打算寻点什么?”
“半夏、何首乌、覆盆子。”白未曦报出的都是钟山春季常见的药材名。
他们沿着湿润的山径向上。白未曦目光沉静地扫过林下、溪边。她在一处背阴湿润的坡地停下,蹲下身,拨开腐殖土,小心地用竹片挖出几块扁球形、带着细须的块茎,正是刚抽芽的半夏。
继续前行,在一面朝东的岩壁裂缝处,她注意到几株缠绕的藤蔓,新生的嫩叶呈心形。
她示意小狐狸避开,自己轻盈地攀上岩壁,用竹刀小心掘出一段肥厚的块根,表皮棕褐,断面可见云锦状花纹,是有些年头的何首乌。
乘雾老道跟在她身后,看着她精准地辨识、采集,手法利落,不由暗暗点头。
小狐狸则对那颗何首乌更感兴趣,凑近嗅了嗅,被白未曦轻轻拨开。
行至半山腰一处较为开阔的平台时,却见这里比往日热闹了许多。十几个工匠模样的人正在忙碌,测量地形,搬运木材石料,叮叮当当的敲打声打破了山林的静谧。
一个像是工头的中年汉子见到他们这一奇特的组合,愣了一下,但还是客气地打了声招呼:“几位也是上山?小心些,这段路我们正在运料,别碰着了。”
乘雾老道凑上前,好奇地问道:“诸位这是……要在此地起宅院?”
工头擦了把汗,笑道:“道长说笑了,这深山老林的,起什么宅院。是城里有位富户捐资,要在这儿建一座庙。”
一直对此漠不关心的白未曦,在听到“庙”字时,脚步几不可察地顿了一下,深黑的眼眸转向那一片忙碌的工地,多看了几眼。
“什么庙?”她忽然开口,声音清冷,打断了工头与老道的闲聊。
工头显然没料到这沉默的清冷少女会突然发问,愣了一下才答道:“是‘青公庙’。”
乘雾老道闻言,眉头微挑,追问道:“青公?供奉的是哪路神明?山神?还是本地得道的先贤?”
那工头却摇了摇头,脸上也带着些困惑:“这个……咱还真不清楚。东家那边也没细说,神像都还没请呢,模样、来历,一概不知。反正咱们就是按图干活,把庙先建起来再说。”
“连供奉的是谁都不清楚就建庙?” 乘雾老道咂咂嘴,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玩味,“这倒是稀奇。看来你们这东家,挺有意思。”
白未曦听完工头的话,眼中那丝极淡的恍然更深了些。
她不再多问,只是又看了一眼那地基,便收回了目光。
乘雾老道将她的反应尽收眼底,但没多问,只是顺着话头也打量了一下四周山势:“青公庙?这地方……嗯,有点意思。” 这话说得含糊,不知是指庙址,还是指这模糊的供奉对象。
小狐狸则对那些刨花和木屑更感兴趣,小心翼翼地用爪子扒拉着。
白未曦不再停留,径直穿过这片短暂的喧嚣,继续向那人迹罕至的幽谷行去。
采得所需药材,竹筐渐渐满盈。日头偏西,山林间镀上一层暖融融的金色。几人循着来路下山,林间静谧,只闻脚步声与鸟鸣。
正行走间,忽见前方草丛一阵窸窣,一道火红身影如闪电般窜出,口中赫然叼着一只肥硕的灰兔。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长夜寄请大家收藏:(m.2yq.org)长夜寄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