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二十六年八月六日,北平。
持续了一整夜的细雨在黎明时分停歇,永定河两岸的焦土上弥漫着浓重的水汽和硝烟混合的刺鼻气味。八十八军前敌指挥部内,何志远眼中布满血丝,却毫无倦意。他站在巨大的华北态势图前,目光死死锁住那几个代表日军最新增援部队的猩红色箭头——关东军第七师团、战车第二旅团。这些番号像沉重的铅块压在每个知情者的心头。
“军座,这是刚破译的详细电文。”参谋长周卫国将一张薄纸递给何志远,声音因熬夜而沙哑,“第七师团先头部队——其步兵第26联队,已在山海关完成下车集结,正沿铁路线向廊坊方向急进。战车第二旅团的先头中队,其九五式轻型坦克和八九式中型坦克已确认在塘沽港开始卸船。预计,最迟至八月九日,敌军即可完成主要攻击部署。”
何志远接过电文,指尖因用力而微微发白。他沉默了片刻,目光扫过指挥部里其他几位核心将领——副军长李振邦、负责后勤的赵建明、情报高参郑云峰,每个人都面色凝重。
“板垣征四郎这是要把家底都押上了。”何志远的声音冷峻,打破了令人窒息的沉默,“他想用绝对的兵力优势,一举碾碎我们,挽回他第五师团连日来的颜面损失。”
副军长李振邦一拳砸在桌子上,震得茶杯哐当响:“妈的,来就来!老子倒要看看,是鬼子的坦克硬,还是咱们弟兄的骨头硬!”
“光有硬骨头不够,老李。”何志远抬手制止了他的激动,“鬼子这次来的不是第五师团那样的二线部队,第七师团是关东军的精锐,装备、训练、兵员素质都是一流。战车旅团更是专业突击力量。我们必须调整策略,不能再像前几天那样硬碰硬。”
他转向周卫国:“卫国,立即以军部名义下达命令:一、各师、旅主官,一小时后召开紧急作战会议;二、全军即日起进入最高战备状态,取消一切休假,前沿部队实行双岗双哨;三、后勤部门立即开始向前线抢运弹药、食品和药品,尤其是反坦克炮弹和防空炮弹;四、通讯部门确保所有线路畅通,启用备用密码本。”
“是!”周卫国迅速记录,转身安排。
何志远又对赵建明说:“赵副军长,你亲自去一趟后勤仓库和野战医院。我不管你用什么办法,必须确保我们的弹药储备能支撑至少一周的高强度战斗,伤员救治链条不能断。需要什么,直接列清单给我,我去想办法。” 他所说的“想办法”,自然包含了系统兑换的途径。
赵建明肃然领命:“明白!我这就去办!”
一小时后,指挥部旁加固过的地下会议室。
长条桌旁坐满了八十八军和配属的二十九军部分高级军官。空气因人员密集和紧张气氛而显得闷热,烟雾缭绕。何志远没有坐在主位,而是站在地图前,开门见山。
“情况大家都知道了,时间紧迫,我长话短说。”他的目光扫过122师师长张汉卿、133师师长刘振华、166师师长董存瑞,以及重炮旅赵承绶、装甲旅徐庭瑶、防空旅高志航等将领的脸,“日军重兵压境,企图一举攻克北平。我们的任务,是像一颗钉子,死死钉在永定河畔,挫败其企图,为后方布防争取时间。”
他拿起指挥棒,指向沙盘上的永定河防线:“接下来三到五天,是我们的生死关头。我决定采取 ‘弹性防御,重点打击,梯次消耗’ 的作战方针。”
“第一,前沿阵地主动收缩。”指挥棒划过河岸一线,“122师、133师前沿连队,今夜起逐步后撤至预设的第二道防线。第一道阵地只留少数观察哨和警戒分队,配备电话和信号弹。目的是避免在敌军首轮重炮急袭中遭受不必要的损失。后撤必须有序,秘密进行,并布设大量地雷和障碍物。”
张汉卿师长眉头微蹙:“军座,主动后撤会不会影响士气?而且,放弃河岸阵地,等于让鬼子更容易渡河……”
何志远打断他:“士气靠的是胜利,不是死守一块无险可凭的滩头。我们把拳头收回来,是为了更狠地打出去!永定河不是天堑,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在纵深地带消耗敌人。执行命令!”
“是!”张汉卿不再犹豫。
“第二,构筑纵深防御体系。”何志远的指挥棒指向永定河与北平城之间的广阔区域,“以村落、高地、交通枢纽为支撑点,构建相互联系的环形防御阵地。工兵旅!”他看向工兵旅旅长王震。
王震立刻起身:“军座!”
“我给你二十四小时,在南苑、西苑、北苑这三个关键区域,利用现有地形和建筑,构筑至少三道具备反坦克能力的坚固支撑点!需要什么材料和人手,直接打报告,优先保障!”
“保证完成任务!”王震大声回应。
“第三,炮兵运用。”何志远看向重炮旅旅长赵承绶,“老赵,你的炮是我们的杀手锏。从今天起,采取‘打了就跑’的战术。每个炮兵连准备三到四个预设阵地,完成一次急速射后,立即转移。绝不允许在一个阵地上停留超过半小时!新到的反炮兵雷达(系统兑换),必须发挥关键作用,优先预警和定位日军重炮群。”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抗战:从1937开始当军长请大家收藏:(m.2yq.org)抗战:从1937开始当军长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