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凤山峡谷中弥漫着焦糊与血腥混合的刺鼻气味,经过昨日那场石破天惊的火箭炮急袭,战场呈现出一种诡异的宁静。被摧毁的日军坦克残骸仍在冒着缕缕青烟,焦黑的土地上散落着破碎的武器和残肢断臂。八十八军的士兵们正在紧张地打扫战场,收敛战友遗体,看押俘虏,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疲惫,但眼神中却闪烁着胜利后的振奋与劫后余生的庆幸。
八十八军前敌指挥部内,气氛却比战时更加凝重。何志远坐在办公桌后,面前摊开着厚厚一叠刚刚汇总上来的详细战报和损失清单。参谋长周卫国、副军长李振邦、后勤部长赵建明等核心将领分坐两旁,每个人的脸色都严肃无比。
“军座,昨日之战,初步统计结果已经出来。”周卫国的声音带着嘶哑,也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我军共毙伤日军约三千八百余人,其中确认击毙联队长一名、大队长两名,俘获重伤员及完整建制小队以下官兵一百二十余人。摧毁包括九七式中型坦克在内的各型坦克十八辆、装甲车九辆,缴获火炮十二门、轻重机枪四十余挺,步枪弹药无数。”
他顿了顿,语气转为沉重:“我军自身伤亡……亦十分惨重。阵亡官兵一千九百余人,重伤失去战斗力者八百余人,轻伤者逾两千。133师398团、399团建制几乎打残,营连级军官伤亡超过三分之一。武器装备损耗巨大,特别是前沿部队的轻武器和迫击炮。”
何志远默默听着,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鲜活的生命和巨大的代价。他深吸一口气,问道:“那支……‘特殊炮兵连’的情况如何?转移是否顺利?保密工作是否到位?”他指的是那支使用了火箭炮的秘密部队。
李振邦接口道:“报告军座,按照您的命令,该连在完成射击后已连夜秘密转移至备用阵地,伪装严密,参与官兵均为绝对可靠之骨干,对外统一口径为‘军直属重炮旅新式重炮实验分队’,并散布了使用‘德国最新进口的列车炮’的模糊信息以迷惑敌人。”
“很好。”何志远点点头,“此事列为最高机密,除在场诸位及该连主管外,严禁外泄。对内外宣传,统一称为我军集中重炮火力予敌重创。”他深知这种超越时代的武器一旦过早暴露,会引来无穷的麻烦。
“是!”众人齐声应道。
上午十时,一场范围更广的战后总结与敌情分析会召开。 除了军部将领,刚从火线下来的133师师长刘振华、166师师长董存瑞等也出席了会议。众人脸上都带着激战后的疲惫,但精神却颇为振奋。
刘振华首先发言,语气中带着后怕和庆幸:“军座,诸位,昨日若非那……那关键的火力支援,我133师师部恐怕就危险了。鬼子的坦克集群突击,确实凶猛。这次虽然顶住了,但也暴露出我们反装甲能力的短板,特别是对付日军新型中型坦克,37炮威力不足。”
董存瑞也表示赞同:“是啊,军座。166师虽然作为预备队,但也感受到了压力。日军第七师团不愧是精锐,士兵战斗意志顽强,战术协同也很熟练。我们下一步必须加强反坦克火力和阵地纵深。”
何志远认真听取大家的意见,总结道:“诸位说得都对。此次胜利,来之不易,是全军将士用命、协同作战的结果。但也暴露了问题:一是对日军新式装备和战术预估不足;二是阵地反坦克体系仍需加强;三是部队持续作战和补充能力面临考验。”
他站起身,走到地图前:“下一步,我军要利用这次胜利带来的短暂喘息时间,重点做好三件事:第一,抓紧休整补充,整编受损部队,安置伤员,补充弹药装备;第二,立即总结经验教训,针对日军坦克突击和步炮协同战术,研究新的防御和反击战术,特别是近战反坦克手段要多样化;第三,加强情报收集,密切关注日军下一步动向,板垣和铃木绝不会甘心失败!”
会议持续了很长时间,对后勤补给、工事加固、部队轮换、士气鼓舞等都进行了详细部署。何志远特别强调,要大力表彰作战英勇的单位和个人,抚恤伤亡将士,凝聚军心。
几乎在八十八军召开会议的同时,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部里,则是一片压抑和震惊的气氛。
香月清司面色铁青地听着第七师团长铃木敬司的战况汇报,当听到突击部队在一种“前所未见、极其猛烈且密集的未知炮火”下几乎全军覆没时,他猛地一拍桌子:
“八嘎!未知炮火?铃木君,这就是你给大本营的解释吗?!一个精锐师团,在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被一支疲惫之师打成这样?!”
板垣征四郎在一旁沉默不语,但眼神中同样充满了震惊和不解。那种炮火描述,超出了他的认知范围。
铃木敬司低头咬牙道:“司令官阁下,支那军确实使用了一种极其可怕的武器,其火力密度远超任何已知的重炮集群。我怀疑……这或许与德国有关?何志远在德国背景深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抗战:从1937开始当军长请大家收藏:(m.2yq.org)抗战:从1937开始当军长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