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了数日的惨烈攻防战,让这片杭州湾北岸的土地早已面目全非,焦土遍地,硝烟弥漫。然而,与阵地的残破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第八十八军残部官兵眼中那依旧未曾熄灭的战火。这是一支真正的精锐,即使身处绝境,骨子里的傲气与韧性也未曾消磨。
军指挥部内,气氛凝重却不绝望。何志远、周卫国,以及第67师前来增援的胡涟旅长和几位身上挂彩却目光锐利的团长围在地图前。虽然人人面带疲惫,军装破损,但腰杆依旧挺得笔直。
“情况大家都清楚了。”何志远的声音沉稳,手指点在地图上己方最后的核心环形防线上,“鬼子增兵了,来的还是第六师团的部队。柳川平助是铁了心要拔掉我们这颗钉子。”
胡涟旅长接口,语气带着军人特有的硬朗:“第六师团是鬼子甲种师团里的翘楚,装备好,打仗凶。不过,咱们八十八军和咱们67师的弟兄,也不是泥捏的!在上海,咱们没怂过,在这儿,照样能崩掉他几颗牙!”
周卫国递上一份清单,语气客观:“现实困难也摆在这里。我两部合并后,能战之兵约两千二百人。弹药方面,经过连日消耗和空投补充,步枪子弹平均每人约二十五发,手榴弹每班十枚左右,机枪子弹较为紧缺,迫击炮弹只剩十五发。粮食还可维持三日。”
这些数字,清晰地勾勒出当前困境:兵力处于绝对劣势,弹药虽得到微薄补充,但面对日军持续不断的进攻,消耗极快,依然难以为继。
何志远目光扫过众人:“弹药少,是事实。但我们要让每一颗子弹都发挥最大效用!德械师的训练,不是白给的!” 他转向各位团长,“各团立刻调整部署:
第一,发挥射术优势。 将各连队最优秀的神枪手集中使用,配备中正式步枪和充足的弹药(相对而言),隐蔽配置,专司狙杀日军军官、机枪手、炮手等有价值目标。一枪一命,节约弹药,打击敌指挥中枢。
第二,强化机枪火力配系。 将剩余的马克沁重机枪和捷克式轻机枪,形成交叉火网,严格控制射击节奏,实施短点射和长点射结合,放近至有效射程内再开火,追求最大杀伤效率。
第三,工事与近战结合。 利用废墟、弹坑和夜间抢修的工事,构成多层次防御。将配备二十响驳壳枪和大刀的敢死队置于反斜面或交通壕内,待日军炮火延伸、步兵靠近时,突然杀出,打白刃战和近战,这是我们训练有素的强项!
第四,炮火精打。 仅有的迫击炮,不再用于面覆盖,而是作为‘狙击炮’使用,由最优秀的炮手操作,打击日军集结地、指挥所等关键点,一发炮弹要有一发的效果!”
这套战术,完全基于德械师的训练特点和当前弹药匮乏的现实,旨在用最小的消耗换取最大的战果,体现了极高的战术素养。
“明白!”各位团长轰然应诺,眼中重新燃起斗志。这才是他们熟悉的、能发挥自身优势的打法。
“胡旅长,”何志远看向胡涟,“你的部队擅长机动和袭扰,白天的正面防御交给我们。晚上,请你组织精干小分队,不断对日军进行夜袭,摸哨、破交、偷袭击,让鬼子昼夜不宁,消耗其精力!”
“没问题!夜战是我们的拿手好戏!”胡涟旅长拍着胸脯保证。
会议结束后,各部立刻行动起来。阵地上不再是死气沉沉的等待,而是充满了战术性的忙碌。神枪手们寻找着最佳射击位置,机枪阵地被重新加固和伪装,敢死队员们检查着大刀和驳壳枪,工兵们拼命加深着交通壕。一股临战前的紧张而有序的气氛弥漫开来。
……
上午九时,日军的进攻如期而至。
首先到来的依旧是铺天盖地的炮火。舰炮、重炮的炮弹如同冰雹般砸向守军阵地。但这一次,守军吸取了教训,官兵们大多隐藏在加固的防炮洞和反斜面工事中,伤亡大大减轻。
炮火延伸后,日军的步兵在坦克掩护下开始冲锋。冲在最前面的,果然是刚抵达的第六师团部队,土黄色的军装显得格外刺眼。他们以小队为单位,战术动作娴熟,交替掩护,显得比之前的第九师团更加悍勇。
然而,当他们进入守军阵地前二百米区域时,迎接他们的不再是慌乱的火力,而是精准而致命的打击!
“砰!”“砰!”“砰!”
清脆而富有节奏的步枪射击声响起!冲在前面的日军曹长、小队长甚至机枪副射手,接二连三地被不知从何处飞来的子弹击中倒地!这是八十八军神枪手们在发挥威力!中正式步枪的精度和射程优势被发挥得淋漓尽致。
日军进攻队形出现了瞬间的混乱。
“哒哒哒……哒哒哒……”
就在这时,守军阵地的机枪也开火了!不再是漫无目的的扫射,而是精准的短点射,专门打击日军的散兵群和试图架设机枪的位置。马克沁重机枪沉闷的连续射击和捷克式轻机枪清脆的点射,形成了有效的火力压制。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抗战:从1937开始当军长请大家收藏:(m.2yq.org)抗战:从1937开始当军长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