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情报网络》
夜色如墨,江夏城崔府书房内的灯烛却跳跃得异常明亮,映照着崔明远因愤怒而扭曲的脸。他手中的青瓷茶盏被狠狠掼在地上,碎裂声刺耳。“废物!连两个来历不明的泥腿子都收拾不了!”他咆哮着,胸膛剧烈起伏。下方跪着的家奴抖如筛糠,额角还带着白日里被沛然用银针揭穿投毒时,遭愤怒民众掷出的烂菜叶留下的污渍。
“少……少爷,那李沛然邪门得很,竟能未卜先知般用银针验毒……许湘云那丫头片子牙尖嘴利,煽动人心……”家奴颤声辩解。
“未卜先知?牙尖嘴利?”崔明远冷笑,眼中闪过阴鸷,“我看是你们蠢!既然明的暗的暂时动不了他们……那就让他们变成聋子、瞎子!给我盯死了,他们打听什么,和什么人接触,我都要知道!尤其是关于那个什么‘李太白’的!我倒要看看,这两个妖人能翻出什么浪花!”一道无形的网,带着恶意,悄然撒向刚刚站稳脚跟的许湘云和李沛然。
与此同时,“楚湘阁”后院,气氛却有些沉闷。白日虽赢了官司,但被时时窥伺的感觉如同附骨之蛆,让人难以安心。油灯下,湘云烦躁地拨弄着算盘珠子:“烦死了!那个崔癞皮狗没完没了!我们这样太被动了,他想打听什么就打听什么,我们却像睁眼瞎,连李白到底在哪儿、什么时候来都不知道!难道天天去茶楼听那些真假难辨的消息?”
沛然凝视着跳动的灯焰,眉头紧锁。现代人的信息焦虑在此刻达到了顶峰。没有搜索引擎,没有社交媒体,在这大唐,消息的传递缓慢而充满谬误。他想起白日里在码头看到的那些衣衫褴褛、眼神却异常机灵的小乞丐,他们穿梭在人群里,像鱼儿游在水里,几乎能听到这座城市的每一声耳语。
一个念头骤然划过脑海。“或许……我们不该只依赖张翁或者文人圈子。”沛然缓缓开口,眼神亮了起来,“最不起眼的人,往往能看到最多。我们需要一双,不,很多双‘眼睛’和‘耳朵’。”
湘云愣了一下,随即明白过来:“你是说……那些小乞丐?”她有些迟疑,“他们能信吗?而且……我们也没那么多钱雇人啊。”
“不需要雇。我们可以‘换’。”沛然嘴角勾起一丝现代策划经理特有的算计笑容,“他们最需要的是什么?不是几文钱,而是饱餐一顿,是一点能在这个世道活下去的依仗。而我们,恰好有他们最想要的——稳定、美味的食物。”
一个大胆的计划在两人低声商议中逐渐成形。风险固然有,但比起坐以待毙,这无疑是破局的关键一步。
次日午后,城隍庙破败的偏殿一角,弥漫着一股诱人的、从未有过的浓烈香气。几个面黄肌瘦、眼神警惕的小乞丐缩在远处,不停地吞咽着口水,盯着那口冒着热气的古怪大锅——那是湘云向张翁借来的。
锅里红油翻滚(用了大量茱萸和胡椒模拟),切成薄片的猪下水、豆干、野菜在里面沉浮,那是湘云根据记忆复刻的简易版“冒菜”,味道霸道且份量十足。沛然站在锅边,用尽量温和的语气喊道:“来来来,不要钱!今天请各位小弟兄尝个鲜!”
最初的犹豫被难以抗拒的香味击溃。一个胆子稍大的孩子率先冲过来,接过湘云递来的粗碗,顾不得烫,狼吞虎咽起来。瞬间,他被那辛辣鲜香的味道征服了,眼睛瞪得滚圆。有了带头的,其他孩子一拥而上。
看着孩子们风卷残云,甚至恨不得把碗底都舔干净的馋样,湘云眼眶有些发酸。沛然趁机开口:“好吃吗?”
“好吃!神仙吃食!”孩子们七嘴八舌地回答。
“想以后常吃到吗?”
孩子们的眼睛瞬间亮了,拼命点头。
沛然蹲下身,平视着他们:“哥哥姐姐不需要你们做危险的事。只请你们帮个小忙。以后你们在城里跑耍的时候,帮我多听听、多看看。特别是关于一个叫‘李太白’的大诗人的消息,他到了哪里,有什么诗作传出来,或者有什么特别的外地文人来到江夏,任何相关的闲话,都来告诉我。一条有用的消息,换一碗这样的吃食,或者三个大肉包子,怎么样?”
孩子们面面相觑,对他们而言,这简直是天上掉馅饼。只是传几句话,就能换来梦寐以求的饱饭?那个稍大点的孩子,名叫“毛头”,显然是孩子王,他舔了舔嘴唇,警惕地问:“真的就只要消息?不偷不抢?”
“绝对不!”湘云郑重保证,“我们要是骗人,就叫我们再也做不出这么好吃的菜!”
这个“毒誓”显然很有说服力。毛头用力点头:“成!这活儿我们接了!城里叫花子都归我管,保准啥消息都漏不掉!”
一张由城市最底层孩童构建的、无比庞大的情报网络,就在这一锅冒菜的香气中,悄然织就。
接下来的几天,“楚湘阁”后院时不时就有小乞丐“路过”。一条条或真或假、或重要或琐碎的信息被汇集到沛然和湘云这里。他们需要从中筛选、甄别。沛然甚至弄来一块小木板,用炭条简单绘制了信息关系图,试图找出线索间的关联。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黄鹤楼情缘请大家收藏:(m.2yq.org)黄鹤楼情缘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