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初闻崔颢诗》
接连数日的阴雨将黄鹤楼周围的青石板路冲刷得锃亮,空气里弥漫着泥土与草木的湿漉漉气息。许湘云百无聊赖地趴在“望江居”客栈二楼的窗沿上,望着楼下街面零星的行人,叹了口气:“这雨再下下去,我身上都快长出蘑菇了。李白还没出襄阳吗?”
李沛然坐在桌边,正对着一卷他自己用粗糙麻纸制作的“李白行踪分析图”写写画画,闻言头也没抬:“根据我们之前从商队和文人那里打听到的消息,结合唐代的交通速度和多地关于他出现过的传闻交叉验证,他抵达黄鹤楼的时间窗口就在这几天。耐心点,猎人最需要的品质就是耐心。”
“可我们是穿越来的,不是来当原始猎人的!”湘云哀嚎一声,转过头,“我们的启动资金可撑不了几天‘专业蹲守’了。要是李白改道……呸呸呸!”她连忙自己打断了自己的乌鸦嘴。
就在这时,楼下传来一阵不同寻常的喧哗声,似乎有许多人正朝着黄鹤楼的方向涌去,其中还夹杂着兴奋的议论。
“……快去看!了不得!” “当真是一绝!此番黄鹤楼诗会,怕是再无出其右者!” “听说是一位游历至此的才子所题……”
沛然和湘云对视一眼,都在对方眼中看到了同样的光芒——有热闹!而且很可能是文人聚集的热闹!这简直是打探消息的绝佳机会。
“走!”沛然立刻收起他的“数据分析图”,抓起那顶为了伪装而买的幞头扣在头上。湘云也瞬间来了精神,随手理了理有些褶皱的襦裙,两人飞快地冲下楼,混入人流,朝着黄鹤楼而去。
唐代的黄鹤楼虽不如后世钢筋水泥那般宏伟,但木质结构的飞檐斗拱,在雨后天晴的阳光下显得古朴而巍峨,自有一番磅礴气韵。此刻,楼下一处专门供文人墨客题诗留念的巨大木板书,里三层外三层地围满了人,不时爆发出阵阵喝彩与惊叹。
“借过借过!”湘云凭借着身材娇小,灵活地在人群中穿梭,沛然则跟在她身后,连连向被挤到的士子道歉。好不容易挤到前排,两人迫不及待地向石板上望去。
只见那诗板正中央,用遒劲潇洒的墨笔题着一首七律: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诗末落款——汴州 崔颢。
时间仿佛在这一刻静止了。许湘云和李沛然如同被施了定身咒,瞪大了眼睛,死死地盯着那首诗,连呼吸都几乎忘却。
周围人们的赞叹声仿佛来自遥远的天边: “好一个‘白云千载空悠悠’!气象万千!” “颈联对仗工整,写景如画,妙极!” “愁绪浩渺,却又不失雄浑,真乃绝唱!”
几秒钟后,李沛然猛地回过神来,他一把抓住许湘云的手臂,因为极度激动,手指甚至有些微微颤抖。他压低了声音,每一个字都像是从胸腔里蹦出来,带着难以置信的狂喜:“湘云!是它!是这首诗!崔颢的《黄鹤楼》!它出现了!”
湘云也终于从巨大的震惊中反应过来,心脏砰砰狂跳,几乎要跃出嗓子眼。她反手紧紧抓住沛然,声音同样压得极低,却充满了兴奋:“我的天……历史书上说的都是真的!它真的在这个时候,出现在了这里!”
沛然激动得脸颊泛红,他环顾四周,目光灼灼,仿佛在寻找什么,语速快得几乎要咬到舌头:“这意味着……这意味着!马上要见到搁笔的李白了!史载李白登黄鹤楼见崔颢诗,为之敛手,叹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这是我们等待的最终信号弹!李白,他很快就要来了!很可能就是这一两天!”
巨大的幸福感和历史参与感如同暖流瞬间席卷了两人。他们千辛万苦,从现代穿越到唐朝,在市井中挣扎谋生,苦苦守候,就是为了这一刻——无限接近那个传说中的瞬间。如今,这扇门终于在他们面前缓缓开启了。
然而,他们的异常激动和窃窃私语,在周围一群沉醉于诗境的文人看来,却显得有些格格不入,甚至可疑。
一个穿着锦袍、摇着折扇的年轻士子(旁人称其为“李十二郎”),斜睨了他俩一眼,见他二人衣着虽已是唐装,但细看料子普通,行为举止也缺乏时下文人的那种特定礼仪,尤其是李沛然那几乎要手舞足蹈的样子,便带了几分轻蔑开口道:“二位,如此佳作出世,当静心品鉴才是。观你二人举止惊喜失态,莫非此前从未见过此等水准的诗作?还是说……觉得此诗有何不妥啊?” 他的话里带着明显的挑衅意味,周围几个相熟的文人也跟着笑了起来。
沉浸在兴奋中的沛然和湘云一愣,这才意识到自己可能太过忘形,引起了他人不必要的注意。沛然连忙收敛神色,拱手道:“这位兄台误会了。我等正是因见此诗精妙绝伦,超迈群伦,一时心神激荡,难以自持,失礼之处还望海涵。”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黄鹤楼情缘请大家收藏:(m.2yq.org)黄鹤楼情缘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