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垂眸看去,眼中掠过一丝惊艳。鱼的造型美观,香气更是独特。他并未立刻动筷,而是好奇地看向湘云:“此乃何物?非蒸非煮,竟有茶香?”
“此鱼乃洞庭湖特产,学生以君山银针之清汤浅蒸,佐以山野微酸,意在取其本味,解腻增鲜。”湘云尽量用文绉绉的语气解释,手心微微出汗。
李白闻言,兴趣更浓,大笑:“以茶入馔?妙!甚妙!当浮一大白!”说罢,他拿起筷子,率先夹起一筷雪白的鱼肉,鱼肉极嫩,筷尖轻触便自然分离。
他将鱼肉送入口中,细细品味。
一瞬间,李白的表情凝固了。
沛然和湘云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生怕这大胆的尝试不合诗仙口味。
然而,下一刻,李白的眼睛骤然亮起,如同发现了绝妙诗句一般光彩熠熠。他快速咀嚼了几下,随即闭上眼,脸上露出极为享受和惊奇的表情。
“鲜!甘!清!润!”他猛地睁开眼,连声赞叹,语速快而激动,“鱼肉之鲜甜,完美保留!茶汤之清气,非但未夺其主味,反去其腥腻,更添一层幽远韵味!这一点微酸,画龙点睛,激得满口生津,回味无穷!妙极!此乃何法?某从未尝过如此风味!”
他一边赞不绝口,一边手下不停,又连下几筷,吃得极为酣畅,甚至忘了喝酒。
看到李白如此反应,湘云和沛然这才长长松了口气,相视而笑,心中充满了巨大的成就感和喜悦。
李白风卷残云般吃了大半条鱼,方才心满意足地停下筷子,目光灼灼地看向湘云,抚掌笑道:“湘云啊湘云,未曾想你竟有易牙之妙手!此鱼看似清淡,实则内蕴乾坤,犹如诗家语,‘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好!当真好!”
他兴致极高,在船头来回踱步,似在酝酿什么。忽然,他停步转身,对沛然道:“沛然,取纸笔来!”
沛然连忙应声,从行囊中取出随身携带的纸笔。李白接过,略一沉吟,便挥毫泼墨,笔走龙蛇。
片刻后,他掷笔于案,朗声笑道:“此鱼当得四字!”
湘云和沛然凑近一看,只见素白的纸笺上,墨迹淋漓,四个大字矫若游龙,意气风发——
金鳞斟月!
“‘金鳞’喻鱼身之美,‘斟月’么……”李白指着洞庭湖上粼粼波光,笑道,“便是这湖光月色,与茶之清韵,皆被此鱼汲取,如同斟酌天地精华于一身,奉于席前矣!小湘云,此四字,可还配得上你这道佳肴?”
湘云看着那四个力透纸背、意蕴无穷的大字,激动得脸颊绯红,连连点头:“配得上!太配得上了!多谢先生!”这可是诗仙李白的墨宝和题名!放在现代,简直是无价之宝!
沛然也由衷赞叹:“先生此名,意境高远,远超食物本身矣。”他小心地将那幅字吹干墨迹,心中盘算着定要好好珍藏。
一场临时起意的烹饪,竟收获如此巨大的惊喜。船头气氛热烈欢快,湘云兴奋地分享着蒸鱼的技巧,李白则不时插话,将烹饪与诗词之道相比喻,妙语连珠。
然而,就在这片欢声笑语中,沛然下意识地摸了摸怀中贴身存放的那块仿古玉珏。忽然,他指尖感到一丝极其微弱、却绝不应存在的温热。
那温热一闪即逝,快得仿佛是错觉。
沛然脸上的笑容微微一僵,手指在衣襟内仔细感受,那玉珏却又恢复了往常的冰凉温润。
他不动声色地瞥了一眼正在兴高采烈讨论着“金鳞”和“斟月”的李白和湘云,又望向烟波浩渺的洞庭湖,心中骤然升起一丝疑云:方才……真的是错觉吗?还是这来自现代的器物,在这千年之前的时空中,对某些即将发生的事情,产生了某种不为人知的感应?
湖风依旧,吹拂着他的衣袂,却仿佛带上了一丝难以言喻的、未知的重量。李白的题字墨香犹在空气中飘散,而沛然心中的欢欣之下,已悄然埋下了一缕细微而不安的火种。
喜欢黄鹤楼情缘请大家收藏:(m.2yq.org)黄鹤楼情缘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