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归州奇案》
江风裹挟着三峡的湿寒之气,吹入归州城时,已带了几分市井的烟火味。自与李白分别后,许湘云和李沛然乘舟顺流而下,抵达这座临江小城已有三日。暂歇的脚步,本是为了整理一路所得诗稿,兼而打探另一块玉珏的可能线索,却不曾想,一桩离奇诡案,自己撞到了他们眼前。
这日清晨,二人正在临江的茶肆中,一边啜饮着略带粗粝却醇厚的本地绿茶,一边核对李白赠予湘云的诗稿中几处逸闻注解。忽闻街头哭喊与差役的呵斥声由远及近,打破了小城往日的宁静。
“冤枉啊!大人!我家夫君绝不会是亵渎圣贤、装神弄鬼之徒!”一个妇人凄厉的哭喊声格外刺耳。
沛然与湘云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疑惑与一丝被勾起的兴趣。他们起身走到茶肆栏杆旁,只见几名衙役押着一个书生打扮、却面色惨白、连连喊冤的男子走过街口,身后跟着一个披头散发、捶胸顿足的妇人,周围是议论纷纷的百姓。
“啧,又是‘鬼诗案’?”隔壁桌一位老茶客摇头叹息。 “鬼诗案?”沛然顺势接话,拱手问道,“老先生,请问这是怎么回事?”
老茶客见他们面生,但气度不凡,便压低声音道:“两位是外乡人吧?难怪不知。这几日,城里闹得沸沸扬扬。说是屈原祠夜间常有鬼火闪烁,伴有悲吟之声,墙上还凭空出现诗句,字迹殷红如血,写的都是……唉,都是些非议朝政、哀叹才士不遇的悖逆之言!州学里几位才子被吓得魂不附体,直说是屈原显灵,怨气冲天。”
湘云挑眉,现代人的思维让她本能地不信:“真有鬼神显灵?”
“怪就怪在这儿!”老茶客一拍大腿,“若真是屈大夫显灵,痛心国事,倒也……可偏偏,昨日祠内最新出现的‘鬼诗’,被守夜的学正大人撞破,竟是人为!那‘鬼火’是磷粉,那‘血字’是用一种特殊矾水书写,初时无色,遇夜露湿气才显形泛红!当场就抓了这个叫赵铭的秀才!”他指了指队伍远去的方向,“人赃并获,可他抵死不认,只说自己是被陷害的。”
沛然沉吟道:“既是人赃并获,为何又说是冤枉?”
“因为那赵铭,是本地有名的才子,家境虽贫寒,却素来品行端正,尤其敬仰屈子,年年祭祀最为虔诚。这样的人,怎会去屈原祠装神弄鬼,还写那些大逆不道的诗?再者,他若真有此心,又怎会次次都被轻易抓住痕迹?更有人说,那晚学正大人去得也太过‘凑巧’了些……”老茶客说着,声音更低,“听闻县令大人也觉棘手,证据确凿,可动机蹊跷,舆情纷纷,不好决断啊。”
沛然眼中闪过一丝了然。湘云已经按捺不住,扯了扯他的袖子,低声道:“听着有猫腻!像是栽赃陷害。我们去看看?”
沛然点头:“嗯。案情离奇,涉及士子与圣贤祠,若能理清,或能赢得本地人士好感,于我们打探消息也有助益。” 更重要的是,他隐隐觉得,那“特殊矾水”和“磷粉”的手法,不似寻常唐代人所为,倒透着几分…超越时代的刻意。
二人稍作打听,便来到了归州县衙。正逢县令升堂问案,堂外围观者甚众。他们挤到前面,只见那秀才赵铭跪在堂下,虽衣衫凌乱,面容憔悴,但眼神清正,反复叩首陈述:“学生冤枉!学生敬仰屈子尚且不及,岂会行此亵渎之事?那磷粉矾水,绝非学生之物!定是有人栽赃!”
堂上县令面有难色,捋着胡须:“赵铭,学正人赃并获,在你惯用的书箧中搜出磷粉矾水,你昨夜又确实出现在祠外,更有数人指证你平日言行对朝廷多有微词……这些,你作何解释?”
“学生昨夜是去祠前静思默诵,绝非行鬼祟之事!那书箧……学生前日曾遗失于学馆片刻!至于微词……学生只是偶与同窗议论时弊,乃书生之忧国,绝非悖逆啊大人!”赵铭急得满头是汗。
此时,一旁一位身着学正官服的中年男子冷哼一声:“强词夺理!证据确凿,还敢狡辩?莫非是见事情败露,妄想以‘忧国’脱罪?” 几个看似是赵铭同窗的学子也在一旁附和,言辞激烈,直指赵铭平素孤高,早有怨愤之心。
湘云听得皱眉,低语:“这学长和那几个同学,怎么像在拼命落井下石?” 沛然目光扫过堂上众人,轻声道:“动机。若赵铭被定罪,谁最能得益?”他注意到,学正身后一个衣着光鲜、眼神闪烁的年轻学子,嘴角似乎噙着一丝难以察觉的得意。
庭审陷入僵局。县令显然不愿草率定案,但又苦无破案线索。正踌躇间,李沛然深吸一口气,整了整衣冠,上前一步,拱手扬声道:“明府大人,晚生李沛然,游学至此,略通一些推理辨析之术,或可为大人提供一二见解,理清此案疑点。”
堂上顿时一静,所有目光都聚焦在这个突然出现的俊朗青年身上。县令正愁无计,见有人主动献策,且气度不凡,便道:“你是何人?有何见解?”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黄鹤楼情缘请大家收藏:(m.2yq.org)黄鹤楼情缘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