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江夏烟波觅诗仙
第1章:江夏尘烟迷客路
剧烈的颠簸将李沛然从深沉的黑暗中拽出。 首先恢复的是听觉,耳边是木轴吱呀作响的呻吟,车轮碾压碎石土路的沉闷滚动,以及一种他从未听过的、嘈杂而富有生命力的市声,如同潮水般由远及近,汹涌拍打着他的意识。
紧接着是嗅觉,一股极其复杂的气味混合物蛮横地钻入鼻腔——牲畜的膻臊、某种陌生香料的辛辣、水体淡淡的腥气、还有人群聚集所特有的汗味和生活气息,浓烈得几乎凝成实质,与他记忆中被工业文明过滤后的清新空气截然不同。
他猛地睁开眼。 映入眼帘的,是粗糙的、随着车身摇晃的深色木质棚顶。身下是坚硬的木板,铺着一层干草,硌得他脊背生疼。 “沛然!你醒了?!” 一声带着哭腔的、压抑着巨大惊喜的低呼在他耳边响起。他艰难地扭过头,看见许湘云苍白而憔悴的脸庞,她的眼睛红肿,显然刚哭过不久,但此刻却迸发出璀璨的光彩,紧紧抓着他的胳膊,指甲几乎要掐进他的肉里。
他们在一辆缓慢行进的牛车上,车上堆满了鼓鼓囊囊的麻袋,散发着谷物和尘土的味道。赶车的老农背影佝偻,对身后的动静毫无反应,似乎早已见怪不怪。
李沛然张了张嘴,喉咙干涩得如同被砂纸磨过,发出嘶哑的气音:“我们……这是在哪?” 许湘云飞快地抹了下眼角,凑近他,声音压得极低,带着劫后余生的颤抖:“我们好像……真的穿过来了。刚才你突然晕倒,怎么叫都不醒,吓死我了!是这位好心的老伯,看我们倒在路边,把我们捎上的。他说……前面就是江夏城了。”
江夏! 李沛然的心脏猛地一缩,随即狂跳起来。那个在历史书中,在李白诗篇里无数次出现的名字,此刻竟成了他们身处的现实?他挣扎着想坐起来,却被一阵眩晕击中,又重重跌回草堆。
剧烈的头痛袭来,仿佛有无数细针在颅内攒刺,那是过度使用“时空锚点”能量后的剧烈副作用。 他最后的记忆,停留在武当山山谷那冲天的白光和无法抗拒的撕裂感。
再之前,则是他们做出的那个疯狂决定——放弃返回21世纪渺茫的机会,逆向启动那神秘的“诗仙追寻”程序,将目的地设定为盛唐时期的江夏,只为了寻找那个或许能给他们答案、或许能带他们回家的身影——李白。
现在看来,他们赌对了第一步。时空穿梭成功了,尽管过程近乎剥夺了他半条命。但,然后呢?
牛车吱吱呀呀,终于汇入了一条更为宽阔的土路。路两旁开始出现零星的土坯茅屋,以及更多行色匆匆的路人。男女老少,衣着多是麻布、粗绢,颜色黯淡,样式古朴。有人挑着担,有人推着独轮车,还有人骑着驴,偶尔有一两匹高头骏马驰过,马上之人衣冠相对鲜亮,引来路边小民敬畏的避让。
李沛然和许湘云这对穿着怪异现代户外运动装的男女,无疑是人群中最扎眼的存在。每一个路过的人,都向他们投来毫不掩饰的、探究甚至怪异的目光,如同在看什么稀有动物。窃窃私语声不断飘来。
“瞧那衣冠,奇哉怪也……” “非胡非汉,是何方人士?” “面色恁地苍白,莫非是患了时疫?” 许湘云下意识地往李沛然身边缩了缩,手紧紧攥着他的衣角。李沛然强忍着不适,努力挺直脊背,试图让自己看起来不那么狼狈,但虚弱的身体和陌生的环境让他的一切努力都显得徒劳。
这是一种深入骨髓的隔阂感,他们像两颗被错误投入历史画卷的像素,与周遭的一切格格不入。
终于,一座巨大的城池轮廓在地平线上显现。 青灰色的城墙巍峨高耸,仿佛一头匍匐的巨兽,沉默地雄踞于长江之畔。墙头上旌旗招展,隐约可见甲士的身影。
城墙下,是黑压压的人流和车马,正通过洞开的城门,缓慢地移动着。 这就是江夏城!唐代重要的军事重镇和交通枢纽,控扼长江中游的咽喉之地。
离城门尚有百余米,赶车的老农便“吁”了一声,勒停了牛车。他转过头,露出一张被岁月和风霜刻满沟壑的脸,眼神浑浊却带着一丝朴实的善意,口音浓重:“两位郎君娘子,前头就是江夏城了。老汉这车不入城,就在这儿卸货。你们……自去吧。”
李沛然和许湘云连忙道谢,互相搀扶着爬下牛车。双脚踩在坚实的土地上,李沛然仍感到一阵虚浮。他们再次向老农鞠躬致谢,老农只是摆摆手,便忙着解开车辕上的绳索,不再看他们。
两人站在原地,望着眼前喧嚣鼎沸的城门洞,仿佛望着一个深不见底、完全未知的巨兽之口。兴奋、恐惧、茫然、无措……种种情绪交织在一起,几乎让他们窒息。
“我们……先进城?”许湘云的声音带着不确定。 李沛然深吸一口气,压下喉咙口的不适感,点了点头:“走。” 混入人流,那种被注视的感觉更加强烈。守城的兵卒穿着皮甲,按着腰刀,目光锐利地扫视着每一个入城的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黄鹤楼情缘请大家收藏:(m.2yq.org)黄鹤楼情缘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