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铜钱窘境与茶楼曙光
清晨的第一缕熹微透过破旧窗棂的缝隙,精准地投射在李沛然眼皮上,将他从光怪陆离的梦境中拉扯出来。他猛地坐起身,心脏兀自狂跳,手下意识地向枕边摸去——那装着他们全部“启动资金”的粗布钱袋,触手之处,却只剩下一片冰凉的空虚。钱袋,不见了。
“湘云!”李沛然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惊醒了蜷在对面草铺上的许湘云。两人将这件勉强遮风避雨的废弃柴房角落翻了个底朝天,最终不得不面对一个冰冷的事实:他们小心翼翼藏在干草下的钱袋,不翼而飞。或许是昨夜风声太大,掩盖了窃贼的脚步声;或许是这看似无人的废弃之处,早被更熟悉城市阴暗角落的眼睛盯上。
沉默,如同沉重的铅块,压在两人心头。那钱袋里,是他们在当铺用那枚仿古玉佩换来的最后几贯开元通宝,是他们在这陌生的大唐江夏城活下去的唯一倚仗。失去了它,不仅意味着食不果腹、露宿街头,更意味着他们寻找李白的宏愿,在起步阶段就遭遇了灭顶之灾。
“怎么办?”许湘云的声音有些发干,她环抱着膝盖,看着窗外逐渐喧嚣起来的街市。那里,炊烟袅袅,叫卖声此起彼伏,充满了盛唐市井的蓬勃生机,却都与他们无关。
李沛然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作为历史系研究生,他的优势在于知识,而非体力或者古代的生存技能。“不能坐以待毙。我们先得解决今天的吃饭问题,然后想办法赚到钱。”他深吸一口气,“我记得资料上说,唐代文人谋生,除了科举入仕,常见的还有入幕为僚、教书授徒,或者……卖文鬻字。”
“卖文鬻字?”许湘云眼睛一亮,“这个你可以啊!你脑子里装了那么多诗词歌赋!”
李沛然苦笑摇头:“没那么简单。第一,我们身无分文,连最便宜的纸笔都买不起。第二,我一个籍籍无名、来历不明的外乡人,谁会轻易买我的字画文章?需要有个契机,或者一个平台。”
两人简单收拾了一下,腹中空空地走上街头。阳光明媚,却照不亮他们心头的阴霾。他们沿着青石板路漫无目的地走着,目光扫过两旁林立的店铺:绸缎庄、金银铺、药肆、酒肆……每一家都经营得红红火火,却似乎都没有他们立足之地。语言虽能勉强听懂七八分,但那快节奏的方言和文绉绉的书面语,仍像一道无形的屏障。货币……如今更是他们最大的痛点。
路过一个热气腾腾的胡饼摊,面香与肉香混合着扑面而来,许湘云的肚子不争气地咕咕作响。摊主好奇地看了这两个衣衫虽不算褴褛但面露饥色、举止略显怪异的年轻人一眼。李沛然下意识地摸了摸空空如也的袖袋,脸上发烧,赶紧拉着许湘云快步离开。
“得先找个能快速换来食物的地方。”许湘云咬着嘴唇,目光坚定起来,“我有手有脚,还有这门手艺。你看那边,”她指向一个生意兴隆的食肆,伙计正高声吆喝着招揽客人,“或许,我可以去试试。”
就在两人站在街角,彷徨无措之际,一阵清雅的茶香随风飘来。他们循香望去,只见不远处有一家茶楼,规模不大,但门面整洁,匾额上写着“雅茗轩”三字,字体清秀。与周围喧闹的酒肆食铺相比,这间茶楼显得格外安静,门口进出的人也多是身着长衫、举止文雅的士子或商人模样。
更重要的是,茶楼旁的布告栏上,贴着一张略显簇新的纸,墨迹未干的样子。李沛然心中一动,拉着许湘云凑近观看。纸上写的并非官府告示,而是一则“征召启事”:
“本轩诚聘杂役一名,需手脚勤快,略通文墨者佳。每日管两餐,月钱二百文。”
管两餐!这三个字如同黑暗中的灯塔,瞬间照亮了两人的希望。月钱二百文虽然微薄,但对于此刻的他们而言,已是雪中送炭。
“略通文墨者佳……”李沛然低声重复着,一个想法逐渐成形。杂役的工作或许辛苦,但至少能立即解决温饱,并且提供了一个接触本地文人、打探消息的绝佳场所。这“雅茗轩”,听起来就是个信息汇聚之地。
“我去试试。”李沛然深吸一口气,对许湘云说,“你在这里等我消息。万一……万一不行,我们再想别的办法。”
许湘云点点头,用力握了握他的手:“加油!你肯定行!”
李沛然整理了一下因为昨夜和衣而睡显得有些褶皱的衣衫,努力让自己看起来精神些,然后迈步走向“雅茗轩”的门槛。就在他抬脚欲入之时,身后传来一个略带傲慢的声音:
“哟,这是哪来的穷酸,也敢往张翁的茶楼里闯?”
李沛然回头,只见一个身着锦缎华服、手持折扇的年轻公子,正用挑剔的眼神上下打量着他,嘴角挂着一丝讥诮。公子身后还跟着两个看似随从的壮汉。看来,这求职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李沛然心下一沉,知道麻烦来了。但他面上不动声色,只是微微侧身,不卑不亢地应道:“这位兄台请了,在下见此间招贴,特来应征,何来‘闯’字一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黄鹤楼情缘请大家收藏:(m.2yq.org)黄鹤楼情缘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