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李沛然仿佛换了一个人。他不再是一个小心翼翼的穿越者,而是化身为主持《诗词大会》的嘉宾,引经据典(虽然经史子集他未必熟,但唐诗宋词的名篇名句信手拈来),侃侃而谈。他从“齐鲁青未了”的空间辽阔,讲到“阴阳割昏晓”的时间奇感;从“荡胸生曾云”的内心激荡,分析到“决眦入归鸟”的观察入微;最后,他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提升到人生理想与哲学高度进行阐释。
他的分析,融合了现代文学理论中的意象分析、情感投射和象征手法,角度新颖,逻辑清晰,语言深入浅出。在座的文人士子何曾听过这等精妙又“接地气”的诗歌解读?从一开始的愤怒、怀疑,逐渐变成了惊讶、沉思,最后竟听得如痴如醉。就连那位出言反驳的青年,也哑口无言,面色变幻不定。
刘文远长叹一声,击节赞道:“妙!妙极!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李小友年纪轻轻,于诗道竟有如此深邃见解,老夫……老夫真是汗颜!方才那首诗稿,恐怕确系误传或伪作。李小友所诵之诗,无论是否出自杜工部之手,其境界之高,已非凡品!此文英社,今日得遇李小友,实乃幸事!”
社长一锤定音,气氛顿时逆转。众人纷纷围拢过来,好奇地向李沛然请教,问他还有何奇诗妙评。李沛然心中暗松一口气,知道这第一关,算是险险过了,而且效果出乎意料的好。他谨慎地挑选着一些脍炙人口却又不太可能在此刻出现“版权纠纷”的唐诗佳句进行分享和点评,更是引得赞叹连连。
然而,就在这看似一片和谐,李沛然几乎要被捧为“诗坛新星”之际,雅间的角落里,一个一直沉默寡言、衣着华贵的年轻公子,却冷冷地注视着被众人簇拥的李沛然,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冷笑。他并未参与讨论,只是轻轻转动着手中的酒杯,眼神阴鸷。
此人正是崔明远,江夏本地一豪商之子,仗着家世,附庸风雅,亦在文英社中挂名。他素来自视甚高,今日见李沛然一个无名小卒竟抢尽风头,尤其是连刘老都对其赞誉有加,心中嫉恨之火已然燃起。
聚会散场时,刘文远亲自将李沛然送到楼梯口,热情邀请他常来。李沛然谦逊应下,心中满是初战告捷的喜悦与疲惫。他与张翁告别,满怀心思地走下望江楼的木梯,盘算着如何借此机会进一步打探李白消息。
刚走出望江楼不远,转入一条相对僻静的巷口,两个身材壮硕的家丁模样的人便挡住了他的去路。
“可是李沛然李公子?”其中一人皮笑肉不笑地问道。
李沛然心中一凛,暗叫不好,面上却不动声色:“正是在下,二位有何见教?”
“我家公子有请,想与李公子单独一叙。”家丁语气强硬,不容拒绝。
“敢问你家公子是?”
“去了便知。”另一名家丁上前一步,隐隐形成合围之势。
李沛然心念电转,立刻想到了雅间中那个眼神不善的华服公子。是崔明远!他来得好快!这绝非善意的“请教”,分明是来找麻烦的。是嫉妒今日自己出了风头?还是看出了什么破绽?
硬闯肯定不行,对方有备而来。眼下只能虚与委蛇,见机行事。
“既然如此,烦请二位带路。”李沛然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大脑飞速运转,思考着脱身之策。许湘云还在食肆等他回去分享今日见闻,万万不能在此栽了跟头。
他被两个家丁“护送”着,走向巷子深处一座看似寻常却透着股压抑气息的宅院。夕阳的余晖将三人的影子拉得长长的,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危机。
李沛然被带入宅院,等待他的将是崔明远怎样的刁难?他凭借现代人的机智能否再次化解这场突如其来的危机?而这初次交锋,又将会为他们在江夏的立足带来怎样的变数?
喜欢黄鹤楼情缘请大家收藏:(m.2yq.org)黄鹤楼情缘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