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观星台上的阴谋》
雨后的紫禁城泛着潮湿的青光。罗子建跪在太和殿前的丹陛石上,膝盖被凹凸不平的龙纹硌得生疼。他偷偷抬眼,瞥见前方工部官员的袍角在风中微微颤动——那人在发抖。
"琉球匠师罗子建,抬起头来。"
尖细的嗓音从头顶传来。罗子建深吸一口气,学着电视剧里的样子行了个不伦不类的揖礼。这个动作引得两侧侍卫一阵骚动,有人忍不住嗤笑出声。
"大胆!面圣当行三跪九叩之礼!"
一根包铜的廷杖重重杵在他身旁。罗子建后背瞬间渗出冷汗,三个月前穿越到明朝的场景又在脑海中闪现——当时他直接从树上掉进了运送南洋香料的牛车里,被当成琉球来的工匠。靠着现代建筑系学生的知识和一口台湾腔,他竟阴差阳错混进了工部匠籍。
"罢了。"一个温和却不容置疑的声音响起,"番邦人士,不通礼数情有可原。"
罗子建这才敢真正抬头。十步外的龙椅上坐着个清瘦男子,一袭明黄常服,眼角已有细纹,却掩不住目光中的锐利。永乐皇帝朱棣正用审视的目光打量着他,右手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玉佩。
"朕听闻你能用'勾股新法'测算楼台倾角?"
罗子建一愣,随即反应过来——那不过是他上个月在酒醉后卖弄的现代三角函数。工部侍郎郑大人突然出列:"陛下明鉴,此子狂言惑众,所谓新法实乃——"
"郑卿。"皇帝轻轻打断,"观星台昨夜又塌了一角,钦天监说七日后有五星连珠之异象。"他转向罗子建,"朕给你三天,若不能修好观星台..." 话未说完,但廷杖与地面碰撞的闷响已经表明了后果。
退出大殿时,罗子建的里衣已经湿透。郑侍郎擦肩而过,阴鸷的目光在他脸上停留了片刻,低声道:"琉球猴子,你可知上一个欺君的匠人是怎么死的?"
观星台比想象中更残破。罗子建绕着这座十五米高的砖木建筑转了三圈,越看越心惊——这不是自然损坏,而是结构设计缺陷导致的必然坍塌。
"罗师傅,这是工布原图。"一个小吏递来卷轴,又压低声音,"郑大人说若需要什么材料..."
"我要杉木二十根,熟铁三百斤,还有糯米浆和石灰。"罗子建随口说着,眼睛却死死盯着图纸。台基的承重分布明显不合理,而最蹊跷的是,西北角的支柱位置被人为改动了。他手指一颤——改动处的朱批署名正是郑侍郎。
正午的阳光将图纸照得透亮。罗子建突然发现图纸边缘有些奇怪的墨点,他借着调整角度的机会仔细辨认,心跳骤然加速——那些看似随意的墨迹连起来,赫然是北斗七星的形状,而天权星的位置正对应着庐山白鹿洞!
"这不可能..."他喃喃自语。穿越前在白鹿书院密室发现的地图上,也有完全相同的星象标记。更诡异的是,图纸背面用极淡的墨线画着半只鹿角,与他背包里那块白玉碎片的纹路如出一辙。
"罗师傅!"一声惊呼打断思绪。两个工匠慌张跑来:"台顶的斗拱松了,随时可能塌!"
罗子建抬头,只见最高处的木构件正发出不祥的吱呀声。他抓过图纸细看,突然瞳孔紧缩——按照这个结构,今天正午阳光直射时,热胀冷缩效应会导致...
"所有人退后五十步!现在!"
他吼着现代普通话,工匠们却奇迹般地听懂了。人群刚散开,一阵木材断裂的脆响就撕裂了空气。漫天烟尘中,观星台顶部的悬鱼装饰轰然坠落,砸在罗子建刚才站立的位置。
"这...这是谋杀。"他盯着深嵌进地面的木雕残骸,突然明白了郑侍郎的意图。那位大人根本不想让观星台修好,而自己这个"番邦匠人"正是完美的替罪羊。
第三天清晨,罗子建站在加固一新的观星台顶,手指不自觉地摸着藏在袖中的手机。昨夜他冒险开机拍了图纸,电量只剩12%。远处传来鼓乐声,皇帝仪仗正穿过奉天门。
"罗师傅,这是何物?"年轻工匠好奇地指着台顶新增的铁制构件。
"抗风支撑。"罗子建随口胡诌,其实那是他用现代力学原理设计的剪力加固系统。三天来,他带着工匠们日夜赶工,不仅修正了原设计的结构缺陷,还偷偷加入了钢筋混凝的雏形——将熟铁条用糯米石灰浆浇筑在砖缝中。
"陛下驾到!"
随着一声长喝,朱棣在众臣簇拥下登上观星台。郑侍郎抢先一步检查工程,突然厉声道:"陛下!此子竟擅改太祖所定规制,该当何罪!"
罗子建不慌不忙地跪下:"回陛下,臣所用乃琉球秘法。若按原式重修,每逢夏至日照最强时,台顶必因热胀而倾。"他故意顿了顿,"就像三天前那样。"
皇帝眼中精光一闪:"爱卿如何得知?"
"臣观日影移动,算得木构受热膨胀之度..."罗子建硬着头皮胡编,暗中祈祷这群古人不懂热力学。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庐山藏宝图请大家收藏:(m.2yq.org)庐山藏宝图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