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深的秘道仿佛没有尽头,唯有手中那盏取自密室、火光摇曳的古老油灯,在无尽的黑暗中劈开一小片昏黄的光晕,勉强照亮脚下湿滑的石阶。空气里弥漫着陈腐的尘土气息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类似金属氧化后的特殊味道。
欧阳菲菲指尖抚过石壁,那上面刻着繁复的星图与难以辨识的古篆,冰冷而神秘。 “你们看这里,”她忽然停下脚步,声音在狭窄的空间里激起轻微的回响,“这些纹路,似乎与碧云剑剑格上的浮雕有呼应之处。” 众人围拢过来。
建文帝朱允炆借着灯光仔细辨认,清癯的面容上浮现出追忆与恍然:“是了…父皇…太祖在位时,曾醉心天文星象,亦深信器物可承天地精华。
他提及此剑时,似有‘非人间凡火所能铸,需纳月华之精’等语。” “月华之精?”张一斌挠挠头,“听起来很玄乎,不就是月亮的光吗?难道还要选个满月之夜,把这剑放在月光下晒晒?跟太阳能充电板似的?”他本是随口一句现代人的吐槽,却让所有人猛地一愣。 陈文昌猛地一拍大腿,声音在甬道里格外响亮:“太阳能充电!斌子你真是个天才!古人无法理解光能转化,便称之为‘吸收月华’!这碧云剑的‘时空密钥’功能,或许需要能量!而它补充能量的方式,很可能就是 exposure to light– 暴露在光线下,特别是古人认为至阴至纯的月光!” 这个跨越六百年的脑洞对接,让整个探秘行动瞬间从纯粹的玄学猜想,踏入了一个虽仍奇幻却似乎有迹可循的半科学领域。
欧阳菲菲立刻掏出手机——尽管电量已警告多时,她依然迅速点开手电筒功能,一束强光猝然打在碧云剑那幽蓝色的剑身之上。 奇迹发生了。
那原本古朴黯沉的剑身,在手机电筒光束的照射下,内部仿佛有无数极细微的、冰裂般的纹路被依次点亮,流淌起一丝微弱却毋庸置疑的、淡蓝色的辉光!剑柄上那几颗原本毫不起眼的宝石,也仿佛被唤醒了一般,闪过一丝温润的内蕴之光。
“有反应!真的有用!”罗子建低呼,语气中充满了发现真理的兴奋。 朱允炆怔怔地看着那在“非自然月光”下产生异变的碧云剑,眼中交织着对祖先智慧的惊叹与对这四个“异人”所带来的匪夷所思概念的震撼。太祖皇帝的秘密,竟以这样一种方式,在他眼前揭开了冰山一角。
这一发现极大地鼓舞了四人组。他们举着手机,小心翼翼地轮流用光线照射剑身的不同部位,观察着那些细微的光流变化。欧阳菲菲甚至尝试用不同的角度、不同强弱的光线(调节手机亮度)进行测试,俨然一副在实验室里操作精密仪器的架势。
“看这里,”她指引着光线聚焦在剑锷处一个极其复杂的微型浮雕上,那似乎是一个缩小的星盘,“光线在这里的汇聚程度最高,反应也最明显。也许这里就是所谓的‘能量接收点’?或者…是启动的关键接口之一?” 陈文昌则结合建文帝之前的回忆和秘道壁上的刻画,试图解读:“如果碧云剑是钥匙,那么光(月华)是激活它的能量。但之前提到需要三件物品共同激活,除了剑和光,第三件会是什么?是某个特定地点?还是…某段咒语或特定的时间?” “或许是需要将光线以特定模式投射?”
张一斌提出设想,“比如通过某种镜面反射,或者对应天上的星宿位置?” 就在他们沉浸于破解“古代高科技”的兴奋中时,走在最前方负责警戒的罗子建突然停下了脚步,猛地举起了拳头——这是他们约定的危险信号。
所有讨论声戛然而止。灯光瞬间熄灭。 一片死寂的黑暗中,每个人的呼吸都变得清晰可闻。罗子建侧耳倾听了片刻,脸色凝重地压低声音:“上面…有动静。很多脚步声,很急促…还有甲片碰撞的声音。”
仿佛是为了印证他的话,一阵模糊却严厉的呼喝声,隐隐约约、穿透层层岩土,渗入了地下:“仔细搜!每一个书架、每一寸地皮都不能放过!吴公公说了,逆犯定然就藏匿于此!”
是东厂番子!他们竟然这么快就搜到了白鹿洞书院的核心区域,并且听这动静,人数远超之前丛林里的那一拨! 朱允炆的身体明显僵硬了一下,那段被追杀的恐怖记忆再次袭来。
黑暗中也看不清他的表情,却能听到他骤然加重的呼吸声。 “怎么办?退回去?”陈文昌小声问,声音里有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退路未知,且可能已被堵死。
“不能退。”欧阳菲菲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听声音还在上面大堂和院落里,暂时没发现入口。但我们得尽快找到另一条出路,或者一个更安全的藏身之处。” 张一斌捏紧了拳头,关节发出轻微的脆响:“要是被发现了,那就只好再打出去了。斌爷我的跆拳道正好还没过足瘾。” “嘘——噤声!”罗子建再次警告。上面的脚步声似乎正在向他们头顶的方向移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庐山藏宝图请大家收藏:(m.2yq.org)庐山藏宝图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