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书老人捋了捋花白的胡须,目光扫过台下凝神倾听的茶客们,缓缓开口:“上回说到,那沈文得知心上人小莲竟是几十年前的亡魂,痛彻心扉。今夜,咱们就接着说这痴情书生,如何为了一段人鬼殊途的情缘,踏上了寻访阴阳两界之路。”
小莲消失后的那个夜晚,沈文在荷池边呆立到天明。
“我不是人...”这句话在他脑海中反复回响。起初是震惊,是恐惧,可当黎明来临,看着空荡荡的荷池,他心里只剩下锥心的痛。那些夜晚的倾谈,那些默契的微笑,那些若有若无的荷香,难道都是假的吗?
“不,真的情意,何必分人鬼?”沈文望着池中残荷,喃喃自语。
从那天起,沈文像是变了个人。他不再专心读书,整日在荷池边徘徊,或是翻阅带来的那些杂书,试图从中找到关于魂魄、关于阴阳两界的记载。
看守别院的老张头看他这副模样,摇头叹气:“公子,您这是何苦呢?那晚上的姑娘...老朽在这院子里几十年,从没见过什么姑娘。只怕是...不干净的东西啊。”
沈文却像是没听见,反而抓住老张头的手问:“张伯,您在这院子里待得久,可知道几十年前,这荷池里可曾发生过什么?可曾有位叫小莲的姑娘...”
老张头被他问得一怔,眯着眼想了半天,忽然一拍大腿:“倒是听我爹提起过,好像是几十年前,这宅子原本的主人姓莲,家里有位小姐,不知怎的投了荷池...莫非...”
沈文心中一震,更加确信小莲说的都是真的。他谢过老张头,更加执着地寻找能再见小莲的方法。
这天,沈文在镇上的旧书铺里翻到一本残破的《幽冥杂录》,书中隐约提到,若亡魂因执念滞留人间,需有凭依之物,或是尸骨,或是心爱之物。若有生者诚心相召,或可再见。
“凭依之物...”沈文若有所思,“小莲说她依附在残荷上,那她的尸骨...”
他不敢细想,但一个念头已经在心中成形:他要找到小莲的尸骨,或许这样就能再见到她。
当晚,月色昏暗。沈文带着一盏灯笼,悄悄来到荷池边。池水在夜色中泛着幽光,枯荷的影子在水面上摇曳,如同鬼影。
“小莲,你若能听见,就出来见见我吧。”沈文对着空荡荡的荷池轻声呼唤。
除了风声,没有任何回应。
沈文不死心,沿着池边慢慢走着,仔细观察每一处。忽然,他在池边一株特别高大的枯荷下,发现了一块半埋在泥土中的青石板。石板形状规整,不像是天然形成。
他心中一动,蹲下身用手扒开泥土。石板很重,他费了好大力气才挪开一条缝。借着灯笼的光,他隐约看见下面似乎有个小小的空间。
就在这时,一阵阴风吹过,灯笼的火苗剧烈摇晃起来。池水无风起浪,哗哗作响。沈文感到一股刺骨的寒意从脚底升起。
“公子...快走...”
熟悉的声音在风中飘来,若有若无。
“小莲?是你吗?”沈文又惊又喜,四处张望。
“这里...危险...”小莲的声音带着焦急,“快走...”
话音未落,池水中突然冒起一串气泡,一个模糊的白影在水下若隐若现。那不是小莲,那白影扭曲狰狞,带着浓重的怨气。
沈文吓得后退两步,脚下一滑,险些跌入池中。就在这时,他怀中的那幅小莲画像突然变得温热,一道柔和的白光闪过,水下的白影发出一声凄厉的尖啸,迅速沉入水底。
一切恢复平静,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
沈文惊魂未定,连滚带爬地回到书房,紧紧关上门窗。他取出怀中的画像,发现画中小莲的眼角,那滴泪痕似乎更深了。
“是你救了我吗,小莲?”沈文对着画像轻声问。
画像自然不会回答,但沈文心中却更加坚定:小莲还在,她还在守护着他。
第二天,沈文决定去城外的青云观求助。听说观中的清虚道长精通阴阳之术,或许能指点迷津。
青云观在山腰,沈文爬了半日才到。清虚道长是个须发皆白的老者,听了沈文的来意,他沉吟良久。
“年轻人,人鬼殊途,这是天地至理。”道长缓缓道,“你与那女鬼相识,本就是逆天而行。如今还要强求,只怕会招来灾祸啊。”
“求道长指点,”沈文跪地恳求,“晚辈与小莲是真心相待,不论她是人是鬼。若有什么代价,晚辈一力承担。”
清虚道长看着他坚定的眼神,叹了口气:“罢了,既然你执意如此...老道倒是知道一个法子,或许能让你二人再见。只是这法子凶险万分,稍有不慎,你二人都会魂飞魄散。”
沈文眼睛一亮:“请道长明示!”
“需在三日后月圆之夜,在你们初遇的荷池边设下法坛。以你的心头血为引,配合特殊的符咒,或可暂时打破阴阳界限,让她显形。但此法极耗元气,你会折损阳寿。而且...”道长神色凝重,“阴阳界限一破,很可能引来其他游魂野鬼,到时候后果不堪设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听书客:茶馆志怪请大家收藏:(m.2yq.org)听书客:茶馆志怪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