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里响起一阵议论声。
孙教授满意地点点头:"很好的实践案例。这实际上是一种准市场化的调剂手段。"
"但这样会不会冲击计划分配体制?"后排一个男学员质疑道。
秦淮茹正要回答,林淑华站了起来:"我认为在坚持计划主渠道的前提下,这种辅助调剂恰恰能弥补计划的不足。我们在广州也有类似尝试,效果很好。"
讨论越来越热烈,孙教授干脆调整了课程安排,把原定的理论课变成了案例研讨。下课铃响起时,学员们还意犹未尽。
"秦同志,请留步。"孙教授叫住正准备离开的秦淮茹,"你的思路很有创新性,有时间我们可以详细聊聊。"
秦淮茹受宠若惊:"谢谢孙教授,这是我的荣幸。"
走出教学楼,林淑华兴奋地挽住她的胳膊:"孙教授可是参与制定国家经济政策的大专家!"
秦淮茹脸上神色不变,心里骄傲:"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突然就被点名了。"
"这说明你的方案已经小有名气了。"林淑华很是佩服这个朋友。
接下来的几天,培训课程紧张而充实。白天听课讨论,晚上整理笔记,秦淮茹仿佛回到了学生时代,如饥似渴地吸收着新知识。
周四下午,她正在图书馆查阅资料,一个熟悉的声音在身后响起:"秦组长学习很用功啊。"
秦淮茹猛地回头,看见王副主任笑眯眯地站在书架旁。
他比上次见面时瘦了些,但精神很好,手里还拿着一摞经济期刊。
"王主任!您什么时候到的?"她连忙站起来。
"今早刚到,来参加计委的一个会议。"王副主任示意她坐下,"听说你在开班讨论会上表现很出色?"
秦淮茹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只是汇报了一点实际工作体会。"
王副主任翻开她面前的笔记本,认真看了几页:"思路很清晰,考虑也很全面。对了,你那套物资调剂方案带了吗?我想详细看看。"
秦淮茹从包里取出方案递过去。
这是她熬了十几个晚上写成的,融合了这个时代物资流通的特点和她前世的一些现代管理理念。
王副主任仔细阅读着,不时点头。
看完最后一页,他抬起头:"这个方案很有前瞻性,但也有些地方需要调整。比如这里提到的'信息透明化',在现行体制下可能会遇到阻力。"
"我也在思考这个问题。"秦淮茹眼睛一亮,"是否可以分步骤实施,先从局内部试点开始?"
两人越聊越深入,从物资调剂谈到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趋势。
王副主任的见解让秦淮茹大开眼界,而她的一些想法也频频获得赞赏。
"小秦啊,"谈话结束时,王副主任意味深长地说,"国家需要懂理论又懂实践的干部。这次培训结束后,你有什么打算?"
秦淮茹想了想上次的谈话:"局里可能会成立物资信息科,张副局长提过让我负责..."
"眼光可以再放远些。"王副主任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好好把握这次培训机会,多向孙教授请教。他是个思想很开放的老先生。"
周末,秦淮茹和林淑华终于有机会走出校园,感受上海的风情。
她们逛了南京路,在外滩拍了照,还特意去城隍庙买了些小礼物。
"这个绢花给槐花,发卡给小当,轮船模型给棒梗。"秦淮茹仔细清点着购物袋里的东西,"还有婆婆喜欢的真丝围巾。"
林淑华看着她笑:"你呀,出门在外还时刻惦记着家里。"
"你不也是?"秦淮茹指了指林淑华包里露出的玩具火车。
两人相视一笑,默契地继续购物之旅。
女人么,谁能抵得住买买买。
第二周的培训更加深入,增加了实地考察环节。学员们参观了上海的几家大型企业,了解他们的物资管理经验。
每次考察回来,秦淮茹都会把所见所闻与自己的方案对照,不断修改完善。
一天晚上,她正在房间整理笔记,林淑华神秘兮兮地推门进来:"猜猜我刚才遇见谁了?你们工业部的李司长!他特意问起你呢。"
秦淮茹手一抖,钢笔在纸上划出一道墨迹:"李司长?他怎么会知道我?"
"听说是王副主任介绍的。"林淑华凑近她,压低声音,"部里正在筹备一个全国性的物资调剂试点,需要懂行的干部。秦姐,你的机会来了!"
她想起王副主任说的"眼光放远些",难道是指这个?
培训进入最后一周,学员们开始准备结业报告。
孙教授特意安排了一次个别辅导,对秦淮茹的方案提出了许多宝贵建议。
"你的想法很有价值,但要注意表达方式。"老先生推了推眼镜,"有些术语太超前了,可以换成现行体制下能接受的说法。"
秦淮茹恍然大悟。她太急于把现代理念搬过来,忽略了现实接受度。
经过调整,方案既保留了创新内核,又更加符合当前的政策语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今天也在影视剧里打工请大家收藏:(m.2yq.org)今天也在影视剧里打工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