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往前走,贾东旭糊纸盒糊得越发顺手,脸色也一天比一天红润。
可宁婉(贾张氏)这心里头,却并没完全踏实下来。
她瞧着儿子坐在门口小马扎上,低着头,手指灵活地翻飞,一个个方方正正的纸盒在他手下成型。
这活儿是不累,风吹不着雨淋不着,一个月下来也能挣出几天的嚼谷,是个恢复期的好营生。
但这终究不是个正经营生,没啥奔头。
一个大男人,总不能一辈子靠着糊纸盒、还有她这个老娘和媳妇的工资过活。
等他身体再好瓷实点,总得找个更稳妥、更能立得住的活儿。
可找啥样的活儿呢?这是个大问题。
贾东旭的身子骨,她是用灵药和异能仔细温养过来的,底子是补回来了,但毕竟是大伤过元气的人,像以前在车间那样做钳工、站机床是绝对不行了,太耗体力,也伤神。
她得找个轻省、不累、省体力的。
宁婉(贾张氏)开始私下里格外留意起来。她这街道调解员的身份,这会儿成了绝佳的信息来源。
只要去街道开会,耳朵就支棱着,听领导们议论哪个单位缺人,哪个部门要增设岗位。
去各个大院调解纠纷,眼睛也没闲着,留意着各家各户在哪儿上班,干的什么活儿,辛苦不辛苦。
经过这段时间的琢磨,她找准了几个方向:
一是看大门、管仓库之类的。这活儿听着不太体面,但胜在清闲,风吹不着雨淋不着,就是耗时间,得能坐得住。
东旭性子不算活络,坐得住,倒也算合适。
二是去机关单位或者学校当个勤杂工。
打扫打扫卫生,送送文件报纸,活儿零碎,但强度不大。就是得手脚麻利,眼里有活儿,还得会看人脸色。
贾东旭不说老实巴交的,但也没有太灵活,不知道能不能应付得来那些人际关系。
三是看看街道本身或者下属的居委会、服务站有没有空缺。
比如管管宣传栏,收发一下通知,登记个信息什么的。
这活儿离家近,环境也熟悉,有她这个当妈的在一旁照看着,谁也欺负不到他头上。就是这种岗位,一个萝卜一个坑,难得有空缺。
她甚至还动了心思,能不能凭着自己现在这点面子,去求求王主任,看看能不能把东旭安排到街道下属的哪个闲散单位去。
不过,这事儿急不得,得像熬粥一样,得用文火慢慢咕嘟着。
晚上,她看着在灯下认真糊纸盒的贾东旭,偶尔会旁敲侧击地问一句:“东旭啊,要是以后身体全好了,你想找个啥样的活儿干?”
贾东旭笑笑:“妈,我能干啥呀?就我这身体,能有个轻省活儿干着,不给家里添负担就行。现在糊纸盒挺好的。”
听到这话,宁婉(贾张氏)心里又是欣慰又是酸楚。欣慰的是儿子懂事,知道体谅家里;酸楚的是,一场大病,到底是把一个壮劳力的心气儿给磨掉了不少。
夜色渐深,四合院里静悄悄的。
宁婉(贾张氏)躺在床上,心里还在盘算着白天听来的几个零碎消息,琢磨着最近该再去哪儿打听打听。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这话放在宁婉(贾张氏)身上,再合适不过。
她这阵子像织网一样四处留心,还真让她捕捉到了一条极有价值的信息。
是在跟街道管文教卫的副主任闲聊时听来的,说区里的图书馆老馆要进行整理,部分书籍要搬运到新馆去,期间需要临时增加人手帮忙登记、整理、上架,尤其需要细心、坐得住的人。
而且因为算是文化单位,活儿不重,环境也安静。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宁婉(贾张氏)心里立刻活泛开了。
图书馆!这地方好啊!
风吹不着,日晒不着,安安静静,跟书本打交道,最是省心省力。
虽然是临时工,但先进去干着,表现好了,说不定就有转正或者调到其他类似岗位的机会呢?
她没声张,私下里又托人多方打听了一下,确认了图书馆确实需要人,而且对体力要求不高,关键是认字、细心、有耐心。
认字,东旭是没问题的。细心和耐心,他糊了这么久的纸盒,也练出来一些。
宁婉(贾张氏)越想越觉得,这活儿简直就是为东旭量身定做的!
她没再犹豫,瞅准个王主任不太忙的空档,直接去了街道办办公室。
“王主任,忙着呢?”她脸上带着笑,语气却比平时多了几分郑重。
王主任抬头见是她,也笑了:“贾大妈啊,快坐,不忙。有事?”
宁婉(贾张氏)没绕弯子,开门见山:“主任,是有个事想求您帮帮忙,也是为了我家东旭。”
她叹了口气,语气里带着伤感。
“东旭那孩子,您也知道,遭了大罪,现在好不容易能走能动了,人也精神了。可一个大男人,总不能天天在家糊纸盒吧?那终究不是个长久之计。我这当娘的,看着心里着急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今天也在影视剧里打工请大家收藏:(m.2yq.org)今天也在影视剧里打工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