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找到水源,村子里紧张的气氛稍稍缓和了些,但苏糖心里清楚,旱灾远未结束,暗河的水量虽暂时解了燃眉之急,却并非长久之计。
这日,苏糖像往常一样进入空间,在整理物品时,偶然发现角落里一本尘封的古籍。拂去厚厚的灰尘,“古代旱灾应对录” 几个古朴大字映入眼帘。她心中一动,急忙翻开古籍,里面详细记载着各种在旱灾中蓄水、灌溉以及改良土壤的独特方法。
苏糖兴奋不已,立刻仔细研读起来,她深知这些方法若能运用到村子里,定能进一步缓解旱情。
回到家后,苏糖迫不及待地开始构思如何在村子里建造简易的蓄水设施。
第二天天一亮,她就来到周建国家,将这个消息告诉了他。
“周队长,我找到一本古籍,里面记载了一些应对旱灾的法子,咱们可以试试。”
苏糖一边说着,一边将古籍中的要点指给周建国看。
周建国看着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半信半疑地说:
“糖妹子,这些法子真能行?”
苏糖坚定地点点头:
“我觉得可以试试。您想啊,咱们找到的暗河水量有限,要是能把水储存起来,合理分配,肯定能更好地应对旱灾。”
周建国思索片刻,说道:
“行,那咱们就试试。但这事儿得跟乡亲们商量商量,大家一起干才行。”
于是,周建国召集了村民们,将苏糖的想法告诉了大家。村民们听后,议论纷纷。
张大伯抽了口旱烟,说道:
“糖妹子,不是大伯不相信你,可这些法子看着太玄乎了,能成吗?”
苏糖耐心解释道:
“大伯,我知道您担心。但咱们现在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不是?就当死马当成活马医,试试说不定真能行。”
大壮也在一旁附和:“我觉得苏糖姐的想法挺好。反正咱们之前一起找水都成功了,这次再一起试试又何妨。”
李婶摇着蒲扇开口了,
“要我说呀,反正咱们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不如就试一试”。
她现在已经是苏糖最忠实的支持者了。赶紧帮腔。
在大家伙儿的劝说下,村民们终于决定试一试。
按照古籍记载,首先要在地势较低的地方建造蓄水坑。苏糖带着村民们来到村子西边的一块洼地,说道:
“就这里吧,这里地势低,方便收集雨水和引流暗河水。”
说干就干,村民们纷纷拿起工具开始挖掘。苏糖则在一旁指挥着:
“大家注意,坑要挖得深一些,底部要尽量平整,这样才能多蓄水。”
挖掘过程并不轻松,土地因为长期干旱变得十分坚硬,一锄头下去,只留下一个浅浅的印子。但村民们没有丝毫退缩,你一锄我一锹,干得热火朝天。
“哎哟,这地可真硬啊!”二柱子一边擦着额头上的汗,一边抱怨道。
苏糖笑着鼓励大家:“大家再加把劲,等挖好蓄水坑,咱们就不怕没水用了。”
经过几天的努力,蓄水坑终于挖好了。接下来,就是用黏土和石灰混合,涂抹在坑的内壁,防止水渗漏。
苏糖拿着古籍,仔细对照着步骤,说道:“这黏土和石灰的比例一定要调好,不然起不到防渗的作用。”
村民们按照苏糖的指示,认真地调配着材料。李婶一边搅拌着黏土和石灰,一边问道:“糖妹儿,这真的能把水留住吗?”
苏糖信心满满地回答:“婶子,肯定能行。您就放心吧,等弄好了,咱们就有一个大蓄水池了。”
涂抹完防渗材料后,苏糖又带领村民们从暗河引水到蓄水坑。看着清澈的河水缓缓流入蓄水坑,村民们的脸上都露出了期待的笑容。
“哇,真的有水了!”小宝兴奋地拍着手。
“可不是嘛,这水看着就喜人。”王婶笑着说,“糖妹子,你可真有办法。”
张大伯蹲在坑边,伸手捧起一捧水,感慨道:“没想到真能成,看来老祖宗的法子还真管用。”
苏糖谦虚地说:“大伯,这都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
水蓄好后,苏糖又指导村民们建造简易的灌溉系统。她让大家用竹子打通关节,连接成一条条水管,将蓄水坑的水引到农田里。
“大家看,这样水就能直接流到庄稼地里了,既节省水,又方便灌溉。”
苏糖一边示范,一边说道。
“苏糖姐这法子妙啊!”大壮挠着头,憨厚地笑了,“以前咋就没想到呢。”
赵婶看着搭建好的竹管,疑惑地问:
“糖妹子,这竹子中间是空的,能承受得住水的压力吗?”
苏糖解释道:“婶子,这竹子虽然看着细,但韧性好,只要连接牢固,肯定没问题。”
她话音未落,远处突然传来赵二叔的惊呼:"糖妹子,这竹管子咋老是漏水啊?"
只见赵二叔举着半截竹筒,水珠顺着指缝往下淌。
苏糖正蹲在田埂上给赵婶讲解灌溉要点,闻声抬头。她看着赵二叔急得发红的脸,突然噗嗤笑出声:"您把接口处的布条缠反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重生六零:我携萌宝囤粮暴富请大家收藏:(m.2yq.org)重生六零:我携萌宝囤粮暴富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