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过程并不顺利。她习惯了作为消费者被服务,如今要主动去沟通、询价、甚至面对可能的拒绝,对她而言是全新的挑战。好几次,她因为对方的冷淡或不耐烦而感到沮丧,想要放弃。
但每当这时,沈砚邮件里那些冷静的文字就会浮现脑海。
“重点在于你对面料的理解和诠释……”
“不必局限于……”
“真实与透明,是你现阶段最有力的武器……”
这些话像是有魔力,总能让她重新鼓起勇气,换一种方式再次尝试。
几天下来,她虽然疲惫,却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充实。她第一次真正意义上,为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目标而奔波、学习、思考。她开始理解沈砚所说的“成本需实地沟通”的含义,也开始懵懂地意识到,所谓创业,就是由无数个这样琐碎、具体甚至碰壁的细节构成。
这天晚上,她终于整理出了一份初步的、基于真实询价的设计和成本估算草案。虽然依旧粗糙,但比起几天前那个只有灵感的空中楼阁,已经实实在在落地了一大步。
她看着电脑屏幕上那份凝聚了自己几天心血的文档,一种微小的成就感油然而生。她很想立刻分享给沈砚,想知道他对此的看法。
但这一次,她克制住了。
她不能总是依赖他的“售后服务”。他已经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关键的建议,剩下的路,需要她自己一步步去走,去验证。
她关掉文档,拿起母亲那本泛黄的速写本,轻轻摩挲着封面。
“妈,”她低声自语,仿佛在做一个郑重的承诺,“我会努力的。也许会很慢,很难,但我想试试,用您留下的东西,走出我自己的路。”
窗外,夜色温柔。
苏晚晴不知道未来会怎样,但她清楚地知道,自从那个叫沈砚的男人出现,自从他递出那份计划书,并在她试探时给出那些“业余”却精准的建议后,她的人生轨迹,已经悄然发生了偏转。
她不再是那个只能沉浸在悲伤和屈辱中的破产千金。
她是苏晚晴,一个正在尝试抓住一根救命稻草,努力想要浮出水面,重新呼吸的……创业者。
而沈砚,就是那根看似随意垂下,却异常坚韧的稻草。不,或许,他更像是那个在岸边,冷静地指导她如何游泳的教练。
她对他的好奇,与日俱增。这份好奇,混杂着感激、钦佩,以及一丝连她自己都未曾明晰的、更深层次的情感依赖。
她期待着下一次,与他“请教”的机会。
接下来的几天,苏晚晴像一块被投入水中的海绵,疯狂地吸收着一切与服装制作相关的知识,并按照沈砚划定的方向,笨拙却坚定地开始摸索。
首先面对的就是面料。她按照沈砚提到的关键词,搜索那几家高端亚麻和日本棉麻混纺供应商。网络信息庞杂,真伪难辨。她不得不学着分辨官网、代理商还是虚假信息,打电话过去咨询时,对方一听她只是小批量、甚至只是询价,语气往往变得敷衍。
一次,她好不容易联系上一家号称有日本进口棉麻尾单的供应商,对方发来的样品却质地粗糙,与图片相差甚远。失望之余,她想起沈砚的话:“重点在于你对面料的理解和诠释。”她鼓起勇气,没有直接放弃,而是将自己对母亲那款立领上衣的理解——追求“肌理感”、“垂坠感”、“亲肤透气”——更详细地描述给对方,询问是否有更接近需求的库存。或许是她的描述比一般询价者更专业、更具体,对方态度稍缓,表示可以再帮她留意。
这个过程挫败感十足,但也让她隐约触摸到了一点“采购”的门道——不仅仅是花钱买东西,更是基于对产品的深刻理解,去筛选、去沟通、去争取。
与此同时,她开始寻找合适的工坊。独立设计师合作的小型工坊信息更为分散,大多隐藏在社交媒体或行业论坛的口碑推荐里。她尝试着发出合作邀约,回应者寥寥。偶尔有几个回复的,一听她只是初创,连明确的设计稿和面料都还没完全定下来,便也兴趣缺缺。
就在她几乎要在这条路上碰得头破血流时,她想起了沈砚提到的“纺织类高校相关专业的实践工作室”。她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搜索了本市几所知名美术院校的服装设计系官网,果然找到了一些承接外部项目、用于学生实践的工作室联系方式。
她小心翼翼地发去邮件,附上母亲的设计稿扫描件和她自己对工艺要求的详细说明,坦诚地说明了自己目前的情况和预算限制。
让她意外的是,很快就收到了一封回信。来自一所顶尖美院的“创新实践工坊”。回信的老师语气温和,表示对这款融合了传统元素与现代极简风格的设计很感兴趣,认为这可以作为学生接触高端定制工艺的一个实践案例。虽然费用依然需要具体商议,但对方表现出的开放和合作意愿,让她看到了曙光。
这次小小的成功,让她对沈砚那句“不必局限于寻找‘老师傅’”有了更深的理解。他并非否定传统技艺,而是为她打开了另一扇门,一扇更灵活、更具探索精神,也或许更适合她现阶段情况的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影帝绑定路人甲拯救系统请大家收藏:(m.2yq.org)影帝绑定路人甲拯救系统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