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二章:主角的盲点
警局会议室内,气氛凝重如铁。林枫站在巨大的白板前,上面密密麻麻地贴满了案件照片、线索图和关系网。他的姿态从容不迫,声音清晰有力,每一个手势都透露出不容置疑的权威。
“经过对所有证据的系统性分析,”林枫的目光扫过全场,最终停留在王振雄身上,“我现在可以确定,‘诡影’的真实身份。”
会议室里顿时鸦雀无声,所有警员都屏息凝神。沈砚坐在角落,面无表情地观察着这场精心编排的表演。
林枫拿起遥控器,投影幕布上出现了一张合成画像——一个面容模糊的中年男子,眼神阴郁,五官特征难以辨认。
“这就是我们一直在寻找的凶手,”林枫的声音带着戏剧性的停顿,“一个具有反社会人格和妄想症的前精神病患者,精通民俗学和符号学,对林、李、陈三个家族有着病态的执念。”
沈砚的指尖微微收紧。林枫的描述几乎完美地契合了周文渊的特征,但完全忽略了背后的超自然真相。
“凶手的作案动机,”林枫切换幻灯片,上面出现了鬼印符号的特写,“是通过模仿古老的民俗仪式,来满足其控制欲和成就感。他选择这三个家族的后代,是因为他们的家族史上确实有过类似的悲剧,这为他的仪式提供了‘合理性’。”
王振雄频频点头,眼中流露出赞许:“林教授的分析与我们的调查方向完全一致。”
沈砚在心中冷笑。当然一致,因为这就是王振雄请林枫来的目的——为真相编织一个合乎逻辑的外衣,掩盖其超自然的本质。
林枫开始详细解释他的推理过程,从林晓雯案到李俊案,再到陈默的死。他的逻辑严密,证据链完整,几乎无懈可击。但在沈砚听来,每一个结论都像是精心设计的谎言。
“关于陈默侦探的死亡,”林枫切换到仓库现场的图片,语气变得沉重,“我认为这是他个人执念导致的悲剧。凶手利用了他对‘鬼印’案件的过度关注,设下陷阱。”
幻灯片上出现了陈默的档案,林枫特意用红圈标出了几个关键词:“固执”、“单打独斗”、“拒绝后援”。
“陈侦探的行为模式显示,他对这类案件有着非理性的执着。这种执着使他成为了凶手的完美目标。”林枫的声音带着恰到好处的惋惜,“如果我们能早点意识到这一点,或许悲剧就可以避免。”
沈砚感到一阵恶心。在林枫的叙述中,陈默从一个勇敢的追寻者变成了一个心理有问题的警察,他的死亡从无私的牺牲变成了性格缺陷导致的后果。
“但是,”林枫突然提高声调,将所有人的注意力拉回,“陈侦探的牺牲并非毫无价值。正是他的死亡,让我们看清了凶手的作案模式,为今天的突破奠定了基础。”
这句话像一把尖刀刺入沈砚的心脏。陈默的价值,在他的死亡叙事中,仅仅成为了推动破案的“催化剂”。这就是主角视角的残酷——配角的牺牲只有在服务于主角的故事时才有意义。
沈砚闭上眼睛,感受着会议室中流动的能量。在那里,他隐约能感知到陈默残念的微弱波动,带着无奈与悲伤。但除了他,没有人能听见这无声的抗议。
林枫的推理进入了高潮。他展示了一张复杂的关系网,将周文渊与三个家族联系起来,详细解释了“作案动机”和“心理画像”。每一个细节都合乎逻辑,每一个推论都基于证据。
但沈砚看到了那个致命的盲点。
在所有的分析中,林枫完全忽略了陈默行动的核心意义——不是为了破案,而是为了阻止一场跨越百年的黑暗仪式;不是为了个人成就感,而是为了保护那些被遗忘的受害者家属。
林枫展示了陈默笔记本的复印件,但只选择了那些能够支持他理论的部分——陈默对“鬼印”的执着记录,而对其中关于李大爷、关于受害者家属关怀的内容只字不提。
“从陈侦探的笔记可以看出,”林枫指着其中的一段,“他对这些符号的痴迷已经影响了他的专业判断。这再次证明,过度的个人情感投入会严重影响警察的职业素养。”
王振雄深有感触地点头:“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我多次劝告陈默要保持专业距离,但他总是听不进去。”
沈砚回想起陈默残念中关于王振雄的记忆——那个曾经如父亲般关爱他的人,如今却在公开场合质疑他的专业素养。这种背叛,比死亡更让人心寒。
林枫的演示接近尾声。他总结道:“现在,我们已经锁定了嫌疑人的身份和可能的藏身地点。我建议立即组织抓捕行动,在月圆之夜前将凶手缉拿归案。”
会议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警员们个个摩拳擦掌,仿佛胜利在望。
只有沈砚冷眼旁观,对“剧情意志”的偏颇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这个由主角定义的叙事中,所有的超常现象都必须有合乎常理的解释,所有的牺牲都必须服务于破案的进程,所有的配角都必须是主角智慧的衬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影帝绑定路人甲拯救系统请大家收藏:(m.2yq.org)影帝绑定路人甲拯救系统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