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目光,如同两束高能粒子流,重新聚焦回云笙那看似静止、实则内部正进行着无声革命的数据图谱上。
风险与机遇的权重在他心中瞬间完成了一次复杂的重新计算。样本739的“进化”,既可能蕴含着破解人类情感深层密码、乃至优化整个理性评分系统的巨大钥匙,也可能是一个潘多拉魔盒,一旦打开,释放出的将是颠覆现有秩序的巨大不确定性。那个被掩盖的异常峰值,是这种“进化”过程中的一次偶然的能量溢出的?还是某个更深层、更根本性“突变”即将发生的预震?
他需要答案。他必须掌控这个过程。
陆清玄做出了决断。他不动声色地批准了沈砚“长期低干预观察”的提案,但与此同时,他启动了一系列隐藏在常规指令之下的高级别监控协议。更多的纳米级生物传感器被远程激活,植入式探针的数据回传频率提升至微秒级,全新的、基于混沌理论和深度学习算法的“非典型意识活动探测模块”被加载到分析系统核心。他甚至通过环境调控系统,在云笙的日常感知范围内,以完全随机、无法形成规律记忆的方式,注入一些经过严格筛选的、携带极微弱“情感信息熵”的感官碎片——一片模拟自然形态但色彩参数略微异常的虚拟光影,一段频率组合违背和谐律的背景白噪音,一种在标准营养膏基础上添加了极微量、能引发潜意识联想的陌生酯类分子……
他要将这个沉默的样本,置于一个前所未有的、全方位无死角的超精密观测场中。他不仅要记录这场“进化”,更要分析其驱动机制,预测其发展方向,并在必要时……施加影响,引导其走向可控的、符合系统利益的轨道。
然而,在他那被绝对理性冰封的意识最深处,那承载着巨大创伤性悲伤、早已化为坚硬结晶的核心,似乎因为接触到这“活生生的、未知的”变化,而传导出一丝几乎无法感知的、细微的……震颤。如同亘古冰原的基底,因为地壳深处一丝微不足道的热能变化,而传来了第一声被无限延迟和衰减的、预示着不稳定的低频嗡鸣。
他凝视着光壁上云笙那看似永恒不变、实则每一微秒都在进行着内在重构的数据形象,如同一个冷静的外星博物学家,凝视着培养皿中刚刚开始自我复制的、结构未知的原生质。
一种混合着纯粹智性上的期待,与根植于掌控者本能的不安,在他那由逻辑和意志构筑的、坚不可摧的外壳之下,首次发生了极其微弱、却真实存在的……化学反应。
样本739,不再仅仅是一个有价值的研究对象。
她已然成了一个亟待破解的活体密码,一个对他所构建的理性帝国构成潜在挑战的……异质变量。
而他,绝不容许任何变量,脱离他精心计算的轨道。
陆清玄的指令如同无形的蛛网,悄无声息地笼罩了云笙所在的整个区域。环境调控系统开始以超越人类感知极限的精度运作。某一刻,通风系统会注入一股携带着特定 pheromone 类似物的气流,其浓度低至万亿分之一,理论上仅能触发最原始的嗅觉神经末梢;下一刻,光照强度会在千分之一秒内发生一次无法被视网膜明确捕捉的、特定波长的闪烁;抑或是,背景噪音中混入一段持续仅数毫秒、频率奇异的谐波。
这些刺激是如此的微弱、随机且毫无逻辑,它们不会在云笙的意识层面形成任何“有意义”的认知,也不会触发系统的情感预警阈值。它们的目标,是更底层的东西——潜意识,神经可塑性,甚至是基因表达层面那微小而持续不断的“噪音”。
沈砚第一时间察觉到了环境参数的微妙变化。作为直接负责人,他有权限查看大部分环境数据日志,尽管其中一些最高级别的调控被隐藏了。他看到那些看似设备校准误差或随机波动的参数,心脏缓缓沉了下去。陆清玄动手了。这不是粗暴的干预,而是更可怕、更精密的“培育”或“测试”。他将云笙置于了一个无形的、持续微刺激的场域中,观察着她这片“土壤”会生出怎样的“新芽”。
沈砚必须更加小心。他严格按照规程进行日常“观察”,记录着那些陆清玄早已掌握、甚至比他更清楚的“新神经活动特征”。在报告中,他刻意淡化了自己对云笙内在状态的任何共情性描述,将所有分析牢牢锚定在客观数据上,甚至偶尔会提出一两个看似严谨、实则旨在将研究引向繁琐技术细节的问题,试图消耗陆清玄的注意力,延缓其对核心问题的深究。
然而,在数据之外,在那被系统忽略的缝隙里,沈砚与云笙之间那场无声的对话仍在继续。他不再需要冒险引入外部的“非法”意象。环境调控系统本身提供的那些微小、混乱的刺激,反而成了他新的工具。
当光照发生那无法被 conscious(意识)捕捉的奇异闪烁时,沈砚会同步在纸质笔记本上,用墨水笔快速画下一个与之对应的、抽象的光斑图案,笔尖摩擦的沙沙声与光照变化几乎同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影帝绑定路人甲拯救系统请大家收藏:(m.2yq.org)影帝绑定路人甲拯救系统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