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非武力威慑与信息获取模式,以丰富对外部威胁的评估维度,验证“可控接触”可能性。】
沈砚的解释,逻辑上成立。系统本身也包含对“非标准威胁应对策略”的有限容忍度,以收集数据,优化模型。从结果看,边界稳定得以维持,还获得了微不足道但真实的外部数据,消耗的仅是三份低价值口粮。
但是,“沟通”。
这个词在陆清玄的理性思维中激起了一丝微不可察的涟漪。沟通意味着双向的信息流动,意味着承认对方存在某种程度的“主体性”,而非仅仅将其视为需要清除的“客体”。这与他所坚信的、方舟与废土之间绝对的、基于力量等级的隔离与统治原则,存在潜在的冲突。
他调取了沈砚过去六个月的所有任务记录和共情报告。他发现,沈砚在处理一些内部“情绪临界者”时,也偶尔会使用类似的、超出标准疏导流程的“非直接引导”技巧,有时能取得比强制矫正更好的稳定效果。这些行为之前都被系统标记为“共情师个人风格差异,效果待观察”。
现在,这些细微的“偏离”与这次边界事件的“沟通”行为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模糊但确实存在的 pattern(模式)。
沈砚,这个他手下最敏锐的共情师,似乎在不自觉地探索着系统规则之外的、基于理解和引导的……另一种可能性。
陆清玄的目光再次落到样本739的数据流上。云笙内部的“进化”也在以一种超越现有模型的方式悄然进行。一个内部的变量,一个外部的试探者……这两者之间,是否存在某种他尚未洞察的隐性关联?还是仅仅是统计学上的巧合?
他沉默了片刻,然后下达了一系列指令:
1. 将沈砚的“可控接触”理论列为低优先级观察项目,允许其在严格监控和限定条件下,进行极小范围的后续测试。
2. 提升对沈砚个人行为及共情波动的监控等级,纳入潜在“认知偏差”风险评估列表。
3. 加强对废土“屠夫”部落的动态监测,分析其此次试探行为的背后动机及后续可能动向。
4. 将样本739的研究与边界威胁评估数据进行交叉关联分析,寻找可能存在的、未被发现的互动模式。
他不会扼杀这种“可能性”的萌芽,因为它可能带来新的数据,新的认知。但他会用更严密的网,将其笼罩起来,观察,分析,评估。一旦其表现出任何超越可控范围的“风险”,他会毫不犹豫地将其连同可能产生的任何“污染”,一同彻底清除。
理性,不容许任何真正意义上的“意外”。理解,只是为了更彻底的掌控。
而在分析室里,沈砚收到了陆清玄关于“允许后续测试”的批复。他看着那条冷冰冰的指令,心中没有丝毫轻松。他知道,自己获得了一个极其狭窄的、在刀锋上行走的空间。他刚才在边界展现的“沟通”,就像在黑暗的森林里点亮了一盏微弱的灯,既可能吸引迷途的旅人,也可能引来更危险的掠食者,同时,也必然会引起森林看守者更警惕的注视。
他望向观察室的方向。云笙依旧安静地坐在那里,内部的混沌仍在无声地翻涌。
内外的风暴,似乎都因他一个微小的选择,而悄然改变了轨迹。他成为了一个连接点,一个变量,在理性牢笼的铁壁上,敲出了一道细微的、通往未知的裂痕。而这条裂痕最终会将他们引向何方,无人知晓。
喜欢影帝绑定路人甲拯救系统请大家收藏:(m.2yq.org)影帝绑定路人甲拯救系统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