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秦生名下的另一家独资企业——福德证券,早已持有该公司19.5%的股权。
经过这次交易,秦生对和记黄埔的持股比例一举上升至53%,彻底掌控了这家百年企业。
上周五休市前,和记黄埔股价为7.4港元。汇丰原本持有1.32亿股,此次晨星投资以7.5亿港币购入了其中1.031亿股。
加上市场其他渠道的收购,秦生最终为这53%的控股权,花费超过15亿港元。
我无法得知秦生的资金来源。因为能在港岛一次性拿出15亿现金的企业,除了银行,就只有几家英资财团。
经我调查,秦生并未向其他银行或公司拆借资金,而是动用了自有现金完成这笔交易。
我实在难以想象,一个人的现金流竟然可以如此惊人!
我推测,秦生的资金很可能来源于海外资本市场的收益。
从这个角度看,称秦生为“股神”,名副其实。
得知这个消息后,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立刻申购秦生旗下基金产品。不瞒各位,我已经投入了10万港币,购买“汇众一号”基金。
这是我五年的全部积蓄。但我相信,在秦生的领导下,这支基金一定能够创造奇迹。
机会稍纵即逝,先下手为强。
有意者请尽快行动。
这是一本在港岛颇具影响力的财经杂志,深受商界人士喜爱。
上一次秦迪收购鳄鱼恤品牌时,就是这家杂志率先报道,并称他将是下一个商界新星。
这一次,更是直接将秦迪称为“巨头”。
目前在港岛,能被称为“巨头”的,只有怡和集团、汇丰银行、渣打银行等少数几家超大型企业。
如今,秦迪完成了对和记黄埔的并购,从实力上看,与上述企业已无差别。
称他为巨头,实至名归。
和那些能拿出闲钱投资的中产不同,
普通市民更喜欢热闹。
他们不关心秦迪的钱从哪来,
只关心他有多少钱,身边有几个女人。
本地报纸就喜欢登这种新闻,标题一个比一个夸张。
《明报》《信报》还算克制,毕竟专业读者多些。
而《星岛日报》则走在煽动情绪的边缘——
【号角吹响!秦大亨挑战所有英资势力,向全港宣告:港岛属于华人!】
作为与华·夏星传媒交锋最多的报纸,《星岛日报》刻意引导舆论,也情有可原。
如果秦迪真和英资撕破脸,自然没空顾及其他小媒体。
这正是《星岛日报》老板胡香女士的盘算。
相较之下,其他小报更是毫无底线。
各种“荣誉”“称号”往秦迪头上堆,夸赞声铺天盖地。
收购青州英泥时他几乎成了民族英雄,这次并购和记黄埔更是夸张得离谱。
港岛的媒体几乎被秦迪的新闻刷屏。
TVB和丽的电视也纷纷推出专题节目,请来一堆财经评论员,从各种角度分析这次并购。
尤其丽的电视,
据说已经收到风声,知道自己即将易主,买家还是风头正盛的秦迪。
这时候不表忠心,更待何时?
主持人几乎把秦迪夸到天上,快把他“吹”秃了。
秦迪后来发现,只有自己旗下的两家报纸,因为他的命令,还保持着客观评论。
其余媒体,全都陷入疯狂,尤其是丽的电视台,简直像换了东家一样卖力。
比起他上一次收购青州英泥,这回的声势,夸张了十倍不止。
中环甘诺大道50号,
晨星中环大厦。
门口被大批市民围得水泄不通,全是有点积蓄的本地人,来抢购汇众1号基金。
队伍排得吓人,连保护伞公司的百多名保镖都压不住场面。
最后只能报警求助。
大厦42层,董事长办公室。
办公桌旁的沙发上,贺朝琼窝在秦迪怀里,脸蛋红润,笑盈盈地递给他一张张报纸。
她今天一早过来,把港岛当天所有报纸都买了一份。
所有版面都被同一条新闻占据,从头版头条一直到后面的二条、三条,全是关于秦迪收购和记黄埔的报道。
媒体对秦迪的评价几乎可以用“溢美之词”来形容。
贺朝琼看得津津有味,一边翻看报纸,一边评论:
“《经济导报》这个专家讲得真到位!迪哥,你得把他拉过来。不是说要办杂志吗?这种人值得用。”
正说着,她听见秦迪突然开口:
“胖胖,来我这边做秘书吧。”
这则收购和记黄埔53%股权的消息,特意选在福德证券基金销售的酒会上发布。
其实,这正是秦迪为福德证券做的宣传——你看,连和记都归我了,我的基金还会不赚钱?
结果,效果立竿见影。
原本设定的募资上限是两只基金加起来5亿港币,其中聚金1号3亿,汇众1号2亿。
没想到,聚金1号认购金额高达5.8亿港币,汇众1号短短三天也突破了3.4亿港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港片:78年,我先赚它一亿!请大家收藏:(m.2yq.org)港片:78年,我先赚它一亿!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