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深秋,南州城南菜市场刚散场,地面散落着菜叶与水渍,寒风卷着枯叶打转。林砚刚结束社区刑侦网格化复盘,传呼机突然急促作响,屏幕跳着“城南菜场角落发现无名女尸,速往”。
“又是无名尸案,最费功夫的就是身份确认。”林砚抓起外套,苏晓已拎着勘查箱候在门口,赵伟快步取来车钥匙,三人驱车直奔现场。菜场角落挨着废弃杂物间,警戒线外围满围观摊贩,报案的保洁阿姨正捂着嘴发抖,指着杂物间门口:“我清理垃圾时看到的,人就靠在墙角,都凉透了。”
林砚俯身穿过警戒线,女尸蜷缩在杂物间门口,身着洗得发白的蓝布褂,深色长裤,脚踩破旧布鞋,年龄约莫四十岁,面部有轻微擦伤,颈部有一道细窄勒痕,血迹早已凝固。苏晓蹲下身勘查,指尖轻触尸体:“死亡时间约18-24小时,致命伤是颈部勒伤,凶器大概率是细麻绳,死者无明显挣扎痕迹,大概率是被熟人诱骗至此处行凶。”
林砚环顾四周,杂物间堆满废弃竹筐与纸箱,地面散落着腐烂菜叶,仅能辨认出几串模糊脚印,因菜场人流密集,早已失去勘查价值。“死者身上有没有能证明身份的东西?”他问。苏晓翻查尸体口袋,只摸出半张揉皱的票根、几颗干瘪花生,票根字迹模糊,仅能看清“南州-清河镇”“硬座”字样,还有半截模糊日期“11月12日”。
“清河镇?南州下辖的乡镇,车程两小时。”赵伟翻着笔记本,“票根日期是前天,说明死者前天从清河镇来南州,大概率是探亲或办事,没来得及联系熟人就遇害了。”林砚捏着票根仔细看,边缘有轻微油污,像是沾过菜籽油,推测死者或许是菜场摊贩,或是来菜场找摊贩的熟人。
他让赵伟联系车站,调取11月12日南州站的进站记录,重点排查清河镇方向的旅客;苏晓则带尸体回实验室,做进一步尸检,提取指纹与衣物纤维;自己则留在菜场,走访周边摊贩。摊贩们大多摇头,说菜场流动人口多,没见过死者,只有卖粮油的张大叔迟疑道:“前天下午好像见过她,在我摊位前问过菜籽油价格,还打听一个叫‘老陈’的人,说找他有事。”
“老陈?有没有说具体叫什么,做什么的?”林砚追问。张大叔摆手:“不清楚,就听她提了一句,说老陈常在菜场附近活动,我平时忙着做生意,没多问。”
回到刑侦大队,苏晓的尸检报告出来了:“死者胃容物有米饭、青菜和少量肉糜,死亡前两小时吃过东西;衣物纤维里夹杂少量棉絮与稻草,推测死者生前可能从事农耕或纺织相关工作;指纹已录入系统,暂无匹配信息。”赵伟也带回车站线索:“11月12日清河镇到南州的火车共两班,进站旅客登记里,符合死者特征的有三人,分别是李秀莲、王桂芳、陈梅,其中李秀莲、王桂芳均有家属报案失踪,陈梅暂无消息。”
“重点查陈梅。”林砚指着票根,“死者身上的票根是单程票,若她是李秀莲或王桂芳,家属大概率会知道她来南州的目的,且两人失踪报案时间均在今早,与死者死亡时间不符;陈梅暂无消息,反而可疑。”赵伟立刻联系清河镇派出所,调取陈梅户籍信息,半小时后传来回复:陈梅,42岁,清河镇陈家村人,务农为生,丈夫早逝,独自抚养儿子,半个月前离家,说是来南州找熟人借钱,至今未归,其儿子已失联三日。
“借钱?找哪个熟人?会不会就是张大叔说的‘老陈’?”林砚让赵伟带人去清河镇陈家村,核实陈梅的社会关系,重点排查她口中的“借钱对象”。次日一早,赵伟带回消息:“陈梅在村里口碑不错,没跟人结怨,离家前跟邻居说,要找南州的老陈借钱,老陈是她丈夫生前的工友,早年在南州菜场摆摊卖蔬菜,后来听说转行做了杂货生意,具体地址不清楚。”
林砚立刻调取菜场周边杂货铺名单,共五家,其中一家“老陈杂货铺”就在菜场后门,老板陈建国,五十岁,清河镇人,正是陈梅丈夫生前的工友。“找到他了。”林砚起身,“赵伟,带两人跟我去杂货铺,苏晓留在实验室,随时准备比对指纹。”
老陈杂货铺不大,摆满日用百货,老板陈建国正低头算账,见警察上门,眼神明显慌了一下:“警官,找我有事?”林砚出示陈梅照片:“认识她吗?陈梅,清河镇人,11月12日来南州找你借钱。”陈建国脸色发白,指尖攥紧账本:“认……认识,她是我老工友的媳妇,前天下午确实来找过我,说儿子生病要借钱,我手头紧,没借她,她就走了。”
“她走后去了哪里?你最后见她是什么时候,在哪里?”林砚追问。陈建国眼神躲闪:“她走后就不知道了,我留她吃了晚饭,大概六点多她离开杂货铺,说去菜场再找找别人借钱,之后就没联系了。”林砚环顾杂货铺,墙角堆着几捆细麻绳,与苏晓推测的凶器特征吻合,货架上的菜籽油瓶沾着油污,与票根上的油污质地相似。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淬火警魂1985刑侦笔记请大家收藏:(m.2yq.org)淬火警魂1985刑侦笔记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