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声赞叹是直白的,带着年轻人特有的活力。王哲能清晰地“读”到赵强思绪中的佩服,以及一丝“以后考试或许可以请教他”的实用主义算盘。
“没什么,偶然看到过相关的文章。”王哲用尽量平淡的语气回应,试图降低自己的存在感。
这时,另一个声音插了进来,带着一种刻意营造的、居高临下的腔调:“哦?是哪篇权威期刊的文章,能提出这么‘新颖’的观点?我倒是很想拜读一下。”
说话的是坐在前排的周铭,戴着金丝眼镜,衬衫扣子一丝不苟地系到最上面一颗,是班上公认的学霸,也是以往各种学术讨论中焦点人物。王哲能感觉到周铭意识场中强烈的情绪:不是好奇,而是被挑战权威后的不悦,以及浓浓的质疑。甚至有一丝“肯定是瞎编的”预先判断。
王哲尚未完全掌握屏蔽技巧,周铭那充满攻击性和嫉妒的思维波动,像一根尖刺,比其他同学的模糊念头更清晰地扎进他的感知。与此同时,他也捕捉到了旁边林薇薇微微蹙起的眉头,她对周铭的语气感到不满,并传递出一丝对王哲的担忧。而赵强则是一副看好戏的表情,显然乐见这种“学霸之争”。
若是以前那个内向的王哲,可能会面红耳赤,语无伦次。但现在的他,只是平静地看向周铭,目光深邃,仿佛能穿透那副金丝眼镜,直视他内心的不安。这种超越年龄的沉稳目光,让周铭的气势不由得一滞。
“不是期刊文章,”王哲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奇异的穿透力,仿佛在陈述一个客观事实,“只是一些基于现实观察的逻辑推演。比如,在分析环境负外部性时,课本只提到了征税和补贴,但忽略了信息不对称下,政策本身可能引发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这一点,在十年前北美某个州的环保法案实践中已经有过教训,只是我们的教材没有收录。”
他没有引用任何具体文献——因为那些文献在这个时间点可能还未发表——而是用严谨的逻辑链条和指向性的案例,构建了一个无可辩驳的论点。这比直接抛出结论更显功力。
周铭张了张嘴,想反驳,却发现对方的角度确实刁钻,逻辑严密,一时竟找不到突破口。他脸上一阵红一阵白,最后冷哼一声:“纸上谈兵罢了。”便转身快步离开。
在周铭转身的瞬间,王哲刻意地、试探性地将一丝超感注意力聚焦在他身上。他不再是被动接收,而是主动“延伸”了出去。他清晰地“捕捉”到了周铭脑海中闪过的念头:“……他怎么知道北美那个案例?难道他真看过我没看过的资料?不行,我得去图书馆查查……”
成功了!虽然极其微弱,范围可能仅限于几米,而且对精神消耗明显,但他确实实现了对能力的初步主动控制!这不是前世那种磅礴的力量,而更像是一根纤细却可控的精神触角。
一股微弱的、但确实存在的兴奋感,像初春的第一株嫩芽,顶开了绝望和迷茫的冻土。这失控的能力,或许不再是纯粹的负担,而是一把钥匙,一把能让他在这个时空缝隙中,撬动命运齿轮的双刃剑。
他没有理会赵强后续的调侃和林薇薇欲言又止的关心,只是默默地将书本塞进背包。指尖再次划过粗糙的帆布面料,这一次,触感无比真实,无比坚定。
混乱尚未结束,挑战才刚刚开始。但这偶然的、初步的掌控,如同在无边黑暗中点燃的一星火苗,虽然微弱,却为他指明了第一个方向:驾驭它,而并非被它吞噬。这微不足道的“感知初现”,正是他重建一切,踏上未卜征程的、第一块看似微小却至关重要的基石。他走出教学楼,午后的阳光洒在身上,温暖而真实。世界的噪音依旧,但在他耳中,已开始呈现出不同的韵律。
喜欢超感应用请大家收藏:(m.2yq.org)超感应用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