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张涛态度松动,李壮立刻抓住机会活跃气氛:“这个好!涛哥主攻大本营,咱们再派个‘闪电突击队’出去抢资源!老王负责指挥,我……我给突击队搞好后勤,端茶倒水!”
张涛终于忍不住,嘴角微微扯动了一下,算是露出了冲突后的第一个表情,虽然转瞬即逝。他重新面向屏幕,但这次不再是封闭的姿态,而是开始快速敲击代码,同时说道:“给我一下那几个信息源的最新页面结构。我单独开个目录,今晚应该能把‘极速模式’的框架搭出来。”
宿舍里的温度,仿佛瞬间回升了几度。那种令人窒息的紧张感被一种目标明确的忙碌感所取代。王哲和李壮立刻投入配合,收集资料,测试环境。虽然交流还不像之前那样随意,但协作的齿轮,终于重新开始咬合转动。
随后的几个小时,307宿舍变成了一个微型的产品攻坚现场。张涛如同技艺精湛的主工程师,专注于核心算法的剥离与提速,键盘声响亮而密集,带着一种重新找到节奏的自信。王哲则像产品经理兼测试员,不断明确需求边界(“这个字段可以舍弃?”“那个超时设置能否再缩短5秒?”),并用模拟盘数据验证初步效果。李壮则承担了通信兵和氛围组的工作,传递信息,购买宵夜,并用他特有的粗粝但真诚的语言为两人鼓劲。代码的编译、数据的测试、偶尔简短的交流,取代了争吵,构成了夜晚的主旋律。
·对张涛: 他并非简单地妥协,而是接受了一种在特定约束条件下的、更具创造性的技术解决方案。他扞卫了核心架构的完整性,同时也在实战中领略了“技术权衡”的艺术。这次经历让他意识到,极致的性能有时源于聪明的取舍,而非一味的复杂化。
·对王哲: 他成功地将一次管理危机转化为团队协作模式升级的契机。他学会了在坚持原则的同时,运用更策略性的沟通方式(借助超感辅助),尊重专业边界,引导而非命令。他的领导力在实践中完成了一次重要的“迭代”。
·对李壮: 他找到了在技术分歧中发挥作用的独特方式——不是无原则的和稀泥,而是通过提供情绪支持、执行辅助任务来降低协作的摩擦力,并在关键时刻传递关键信息(高远的动向)。他的价值认同感变得更加稳固。
·对团队整体: 团队成功通过了第一次严峻的信任考验。他们初步建立起处理内部冲突的机制:冷静期、书面沟通、借助外部压力、寻找创造性解决方案。这层由共同克服困难锻造出的韧性,远比一帆风顺的和谐更为牢固。
“极速模式”与“主系统”的并行,超越了技术方案本身,成为一种象征。它象征着团队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同时具备应对短期挑战的灵活敏捷(极速模式)和构建长期优势的坚实根基(主系统)。两者并非取代关系,而是互补共存。人生的许多决策,又何尝不是需要在“当下最优”与“长远最好”之间寻找平衡点?
在“极速模式”初步测试成功,抓取速度大幅提升后,王哲想起了《孙子兵法·谋攻篇》中的一句话:“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他对张涛和李壮说:“高远出新工具,是‘其来’,我们无法阻止。但我们可以‘有以待’,这个‘极速模式’就是我们的‘待’。我们不能指望对手不进步,但要让自己有对手难以企及的优势和应变方案。”这番话,将一次技术调整提升到了竞争策略的高度,让张涛和李壮都感受到了更深层次的意味。
深夜,“极速模式”的第一个可用版本开始稳定运行。屏幕上,关键信息刷新速度明显提升,为模拟盘决赛提供了更及时的数据支持。宿舍里恢复了往日的生气,李壮泡着方便面,香味弥漫开来。张涛和王哲相视一眼,虽然之前的芥蒂不可能完全消失,但一种共同完成挑战后的默契与尊重,已然建立。
然而,王哲清楚,这只是解决了内部的一个问题。高远团队的威胁依然存在,模拟盘决赛的结果未定,而真正的资本市场,远比校园里的模拟盘残酷万倍。团队的“代码”冲突暂时化解,但更大的“现实”冲突,正等待着他们。这场内部磨合,仅仅是漫长征程中的一次必要的“压力测试”。
喜欢超感应用请大家收藏:(m.2yq.org)超感应用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