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傍晚,天空被染成一片暖橙与绛紫交织的绸缎。王哲刚结束与公众号客户关于下一期舆情报告需求的电话沟通,揉了揉略显干涩的眼睛,正准备离开图书馆返回宿舍。就在他收拾好笔记本,穿过图书馆一楼光线略显昏暗的期刊阅览区时,一个熟悉而窈窕的身影,恰好从一排厚重的金融年鉴书架后转出,与他打了个照面。是林婉婷。她怀里抱着几本《证券分析》和《货币金融学》的教材,脸上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惊讶,仿佛这次相遇纯属偶然。
林婉婷今天穿着简洁的白色针织衫和浅蓝色牛仔裤,长发松松地束在脑后,少了几分平日在公开场合的明艳,多了几分书卷气的柔美。但她那双仿佛会说话的眼睛里,闪烁的光芒却并非全然是偶遇的意外,更带着一种不易察觉的探询和准备就绪的从容。
王哲的心跳下意识漏跳了半拍。林婉婷,这位金融系的焦点人物,校学生会的文艺部长,无论是颜值还是才华都堪称顶尖的女生,与他这个平日里埋头于代码和数据的“技术宅”,生活轨迹原本并无太多交集。即便在模拟盘比赛中,他们也更多是排行榜上遥遥相望的对手,而非现实中会有交集的朋友。这次看似偶然的邂逅,让王哲在瞬间的局促后,立刻升起一丝本能的警觉。
“王哲?这么巧。”林婉婷率先开口,声音清脆,带着浅浅的笑意,“你也来查资料?”
“嗯,找点东西。”王哲点点头,尽量让语气显得自然,“你呢?这些书……”他目光扫过她怀里的教材,都是金融专业的高阶内容。
“下周一有个小组展示,来恶补一下。”林婉婷轻松地回答,随即话锋不着痕迹地一转,“说起来,最近的模拟盘比赛真是越来越激烈了。你们团队最近势头很猛啊,尤其是信息捕捉的速度,快得有点不可思议。”
王哲心中那根弦绷紧了。来了。他谦逊地笑了笑,用事先准备好的说辞回应:“运气好吧,可能我们盯的几个信息源比较对路。”
“仅仅是信息源对路吗?”林婉婷微微歪头,眼神中带着几分俏皮,却又锐利如刀,“我听说,你们团队里有个技术很厉害的同学,叫张涛?是不是他开发了什么秘密武器呀?现在圈子里可都在传呢。”
她的提问看似随意,却直指核心。王哲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仿佛站在一道精心设计的探照灯下。他保持着平静:“张涛是挺厉害的,帮我们优化了一些数据处理流程。至于秘密武器,谈不上,就是些提高效率的小工具而已。”
在王哲回应的同时,他悄然启动了自己的超感能力。他将意念聚焦于林婉婷那完美无瑕的笑容和看似轻松的语气之下。瞬间,他捕捉到的并非简单的好奇,而是一种更为复杂的“情绪混合体”:有强烈的好奇,如同猫儿看到了无法理解的线团;有一丝不易察觉的竞争意识,源于模拟盘排名被紧紧追赶的压力;最深处,甚至还隐藏着一抹欣赏与招揽的意图。这种感知让王哲明白,林婉婷并非单纯来打探情报,她更像是一个高级“猎头”或“投资者”,在评估一个潜在的有价值项目。她的每一个问题,都经过精心包装。
林婉婷没有继续在“秘密武器”上纠缠,而是优雅地和王哲并肩向图书馆外走去,很自然地将话题引向了更广阔的领域。
“其实我很佩服你们这样的团队,”她语气真诚,“有技术,有想法,还能真正落地执行。不像很多小组,停留在纸上谈兵。”她顿了顿,看似无意地提起:“我认识一些已经毕业的学长,现在在券商和基金公司工作,他们常感慨,现在既懂金融又懂技术的人才太稀缺了。你们有没有考虑过,等团队更成熟一些,接一些更……有挑战性的项目?或者,甚至将来朝这个方向发展?”
这番话的暗示意味已经相当明显。王哲心中警铃大作,这不仅是试探,更是某种意义上的“招安”或“合作”的试探。他谨慎地回答:“我们目前还是学生,首要任务是学习和打好基础。未来的事情,边走边看吧。现在也就是接点小项目,积累些经验。”
王哲的大脑飞速运转,分析着林婉婷的动机。第一层,无疑是信息搜集,了解竞争对手的虚实。第二层,可能是代表她所在的圈子(可能包括高远,也可能不止)来摸清这个突然崛起的团队的底细和潜力。第三层,也是最重要的一层,她可能在为更长远的布局做准备——要么将这个潜在威胁吸纳进自己的网络,要么在其实力尚未完全壮大时进行某种程度的“锁定”或“约束”。她的策略非常高明:以欣赏和提供机会为诱饵,降低对方的防御心理,从而获取更真实的信息。
整个对话过程中,王哲的内心经历了一场微型的风暴。初始的紧张和意外,在被超感揭示对方复杂意图后,转变为高度的警惕和冷静。面对林婉婷步步为营的提问,他时而感到压力,时而又为自己的谨慎应对而稍稍安心。当林婉婷抛出“未来合作”的诱人议题时,他甚至在瞬间产生了一丝动摇,想象着可能获得的资源和平台,但旋即被更强烈的、关于团队独立性和控制权的担忧所压下。这种内心的起伏波动,让他走出图书馆时,竟感觉比完成一个复杂的数据模型还要疲惫。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超感应用请大家收藏:(m.2yq.org)超感应用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