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渊边缘的挣扎,将团队的每一分潜力都挤压到了极致。那在绝望中划燃的希望之火,虽微弱,却精准地照亮了反击的路径。王哲凭借超感捕获的“蜂巢”指令与那惊鸿一瞥的感知碎片,李壮团队溯源到的与“晨曦资本”存在微弱关联的跳板服务器痕迹,以及张涛在技术癫狂状态下发现的、利用硬件时序差异进行数据恢复的理论可能性——这些碎片化的线索,如同散落在黑暗中的珍珠,被一股求生的执念串联起来,构成了他们绝地反击的唯一蓝图。
行动在一种压抑到极致的沉默中展开,与之前舆论战的喧嚣形成了鲜明对比。实验室里,只剩下键盘敲击声、服务器风扇的嘶鸣以及成员间简洁到极致的技术术语交流。每个人的眼中都布满了血丝,但之前弥漫的恐慌与绝望,已被一种破釜沉舟的冷静所取代。
李壮带领着他精简后、绝对可靠的团队,根据溯源到的线索,并未直接攻击或挑衅,而是扮演起了数字世界的“考古学家”。他们小心翼翼地清理攻击路径,收集所有与“蜂巢”相关的日志残片、内存转储中的异常代码片段、以及那次未遂核心代码窃取事件中赵志明留下的通讯记录。他们将所有间接证据,与“晨曦资本”此前那份过于优厚的、要求接触核心算法的投资意向书进行交叉比对,形成了一条虽然无法直接定罪、但逻辑链条高度可疑的“行为证据链”。
“他们很狡猾,所有操作都通过多层代理和傀儡服务器完成,直接法律证据很难拿到。”李壮声音沙哑,但眼神锐利,“但我们挖到的这些‘巧合’足够多了,多到任何一个有经验的投资者或调查记者,都能嗅出里面的猫腻。”
与此同时,张涛将自己封闭在一个由代码和底层逻辑构成的世界里。他放弃了恢复全部数据的幻想,转而专注于王哲提示的“振频”与他自己发现的“侧信道”可能性。他像一位在微观世界里雕刻的匠人,编写出极其精巧的程序,捕捉加密病毒在运行过程中,因与特定硬件(尤其是他们自行组装的、用于核心算法研发的那几台服务器)交互时,产生的极其细微的、独特的电磁与时序“指纹”。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大胆尝试,近乎于玄学,但张涛以其对技术近乎偏执的信仰,硬是在这片理论的荒原上,开辟出一条狭窄的小径。
“成功了……部分……成功了!”经过数十小时不眠不休的奋战,张涛发出一声如同梦呓般的嘶哑呼喊,整个人几乎虚脱在椅子上。他成功利用这种独特的“指纹”特征,配合他自己构建的复杂算法模型,从已被加密的、存储早期核心研发日志和部分独特测试数据的内存物理残留中,“猜”出了其中一小部分关键字节的原始状态!这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解密,更像是一种基于深刻理解的“数据考古”,挽回的数据量不足百分之五,但其中包含的,正是那些记录了“记忆标记索引”理论最初灵感迸发和关键突破节点的、不可再生的思维火花!
就在李壮和张涛在各自战场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同时,苏小蕊动用了她所有的商业人脉与公关智慧。她没有将挖掘到的“行为证据链”直接公之于众,那样只会陷入与“晨曦资本”及其背后势力的无休止扯皮与法律讼战。相反,她进行了一次精妙的“信息置换”。
她通过可靠的中间人,将这份精心整理的、暗示“晨曦资本”采用不正当竞争手段的证据,巧妙地递送给了与“晨曦资本”在多个投资领域存在激烈竞争关系的“磐石创投”。同时,她也匿名提供线索给了几家以调查报道着称的财经科技媒体。
《孙子兵法》云:“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苏小蕊深谙此道。她不需要亲自下场与巨兽搏斗,她只需要让更强大的猎手,闻到这只巨兽身上露出的破绽与血腥气。
“磐石创投”早已对“晨曦资本”的激进作风不满,拿到这些线索后,如获至宝,立刻动用自身资源进行深入调查,并开始在背后向与“晨曦资本”有关的项目施压,制造麻烦。而那几家财经媒体,也如同嗅到猎物的鲨鱼,开始暗中调查“晨曦资本”及其关联方在“哲牛科技”事件中扮演的角色。
一时间,“晨曦资本”及其背后势力感受到了来自资本圈和舆论场的无形压力,不得不暂时收敛,将更多的精力用于应对自身的麻烦。那施加在“哲牛”身上的、来自资本与权力的巨手,力道骤然一松。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之前因舆论压力而暂时下架“瞬忆V1.0”的“创客之家”平台,在评估了“哲牛”提供的技术澄清、用户证言以及感受到背后资本角力的风向变化后,主动联系苏小蕊,宣布重新上架他们的产品。
压在“哲牛”身上的最后一块巨石,被撬动了。
当“瞬忆V1.0”重新出现在下载列表的那一刻,实验室里没有欢呼,没有雀跃,只有一种近乎虚脱的宁静。团队成员们相视无言,眼中充满了血丝、疲惫,还有一种经过烈火煅烧、千锤百炼后沉淀下来的、金属般的坚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超感应用请大家收藏:(m.2yq.org)超感应用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