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廿四寅时三刻,胶州湾浓雾如帛。李玄策踩着结霜的舷梯登上银星号,海风裹挟咸腥扑进鼻腔,却压不住主舱飘出的旃檀香。三尺高的湿婆铜像盘踞神龛,眼窝镶的朱砂石被长明灯映得泣血般猩红。他俯身查看神像手中三叉戟,忽然听得金铃清响——三天前查封走私货时见过的鎏金铃铛,此刻正挂在水手长腰间钥匙串上,随步伐奏出《秦王破阵乐》的铿锵节拍。
铃铛声在舱壁碰撞出回音,李玄策的指腹抚过三叉戟铰链,青铜机关咬合的触感让他想起秦陵弩机的卡榫。当银针挑开戟尖暗格,一截风化的牛肋骨滚落,表面用契丹小字刻着:荧惑西行,太微垣倾。
李组长对印度神像也有研究?大副的阴影笼罩神龛,镶着掐丝珐琅的指甲叩击檀木案几。那些孔雀蓝的纹饰在昏暗中泛着幽光,像极了三天前查获的圣诞挂毯——十二幅苏绣星图中,北极星位置皆用金线绣着《开元占经》残句。
李玄策不动声色将牛骨藏入袖中,怀里的半枚虎符却骤然发烫。这秦代错金兵符的云雷纹路,竟与神龛后悬挂的《璇玑图》织锦产生共鸣。晨光穿透舷窗时,织锦上金线忽明忽暗,在舱壁水渍处投射出六十四卦光影。卦象交错间,紫微垣星辰如棋局铺展,天枢星位赫然指向底舱。
货轮起锚的号角撕裂浓雾,李玄策闪身避开大副的监视。底舱霉味刺鼻,防水马灯照见十二个刻着饕餮纹的樟木箱,封条朱砂印竟是前清造办处的天字叁拾陆号官印。当他用虎符边缘划开第七个木箱,十二卷缂丝星图如流水倾泻,每幅边缘的捻金丝线都在空中颤动出《步天歌》的旋律。
危宿三度,地动东南。李玄策默诵三天前查获的瓦德西日记残页,指尖抚过星图上的裂痕。光绪二十六年德军测绘的胶澳布防图背面,那行用硝石水写就的德文突然在记忆中浮现:青铜雀衔枝所指,与紫禁城浑天仪相差三度,此乃《乙巳占》所载地脉移位之兆...
怀中的虎符突然发出龙吟般的嗡鸣,缂丝星图无风自动。当他把兵符按在北极星位,二十八宿金线突然在舱顶交织成光幕,三度偏差的星轨在蛛网间蜿蜒,最终在剥落墙灰处拼出《禹迹山河图》。图中黄河源头并非星宿海,而是一座形似浑天仪的青铜山,山腰云篆与虎符纹路浑然一体。
甲板传来纷沓脚步声,李玄策迅速拓下图谱。图纸未干的水渍映出诡异纹路——昆仑铜柱的阴影竟与桅杆重叠,在晨曦中指向正西。这让他想起《水经注》的记载:昆仑有铜柱,入天三千里,周圆如削。
原来那些圣诞树挂饰,是给这座山引路的旗幡。他藏身缆绳堆中,展开从三叉戟机关取得的牛骨。契丹文在朝阳下显出第二层墨迹,竟是元代郭守敬亲笔批注:至元十六年,测昆仑铜柱地磁偏角,与大都相差三度六分,疑为地机枢钮。
货轮突然剧烈震颤,李玄策怀中的虎符竟自行立起。兵符投影在拓片上的阴影,与铜柱云篆咬合成完整符咒。符文中二字让他寒毛倒竖——三天前查封的走私货里,有十二尊木雕圣诞老人,空洞的眼窝中皆藏着巴掌大的青铜浑仪,刻度盘上、二宿间皆有三度缺口。
雾气散尽的瞬间,李玄策望见水手长正在船尾抛掷铜钱。那串鎏金铃铛随动作奏响《兰陵王入阵曲》,而落地的开元通宝竟全部直立旋转——正是《乙巳占》记载的钱卜地动之法。当第七枚铜钱指向西南时,底舱突然传来木箱爆裂声。
李玄策持虎符冲回底舱,眼前景象令他呼吸凝滞。十二幅缂丝星图悬浮半空,金线在气流中编织成三维星野。北斗九星末端的辅星光芒大盛,光斑透过船体裂缝在海面投下青铜山虚影。更骇人的是,虚影山腰处浮现八国联军劫掠的颐和园宝云阁,阁内浑天仪的赤道环正在缓缓转动。
他们要用星图偏差找到地脉缺口!李玄策猛然醒悟。那些标注圣诞装饰的木箱里,分明藏着能重构《山海经》地脉记载的秘器。当他的虎符触碰到光幕中的北极星,兵符突然分解成三百六十枚青铜算筹,在空中排列成《周髀算经》的七衡六间图。
算筹碰撞声如金戈交响,李玄策以《九章算术》之法推演,发现三度偏差竟对应《淮南子》中的地维倾角。当最后一枚算筹嵌入光幕中的铜柱虚影,底舱突然地动山摇,十二幅缂丝星图同时燃烧,灰烬在虎符牵引下聚成《皇舆全览图》缺失的西域卷。
李组长好手段。大副阴恻恻的嗓音从头顶传来。李玄策抬头望见舱盖正在闭合,那人的珐琅指甲已变成深紫色——正是苗疆蛊毒七星海棠发作的征兆。他急掷虎符击灭火把,在黑暗中将拓图纸卷塞入铜柱虚影。
海面突然响起惊雷,虎符在绝对黑暗中绽出青光。李玄策借这微光看见,自己倒影竟与铜柱上的禹王像重叠。当第一缕阳光穿透舱隙,所有幻象骤然消散,唯有怀中虎符多出一道裂痕,形似昆仑山脉的走势。
货轮鸣笛转向公海时,李玄策从救生艇底摸出防水的狼毫笔。他用笔杆蘸着海水,在拓片上画出铜柱云篆的镜像文字。当咸涩的水迹渗入桑皮纸,消失的《禹迹山河图》竟重新显形,只是昆仑山的位置已偏移三度,与罗布泊的孔雀河古道完全重合。
雾气重新聚拢时,他听见头顶传来猎隼啼鸣。三天前在海关检疫处救下的海东青,此刻正抓着半块染血的苏绣星图盘旋。绢布边缘的《步天歌》残句尚在滴血:...鬼宿摇光,地门开...
喜欢金兰厌胜劫请大家收藏:(m.2yq.org)金兰厌胜劫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