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城国际会展中心三楼的会议厅内,中央空调将室内温度精准调控至二十四摄氏度。然而,林峰掌心渗出的汗水,还是浸湿了定制西装的袖口。他面前的全息投影正循环播放着“云端大厦”的概念设计图。这座高达五百二十八米的未来建筑,将成为江城新区的标志性建筑,项目总投资高达一百二十七亿元。此时,会议厅内坐着江城建设局局长张启明、发改委副主任李建国等十七位评审委员,以及另外三家竞标企业的代表。
“林总,”张启明推了推金丝眼镜,其声音通过麦克风传遍全场,“宏图伟业工程公司在过去三年里没有任何大型项目的经验,且负债率高达六百七十%,请问贵公司凭借什么来承接这个项目?”他的问题如同一记重锤,打破了会议厅内的寂静。
林峰并未直接回应,而是抬手激活了手腕上的系统终端。刹那间,整个会议厅的灯光暗了下来,唯有中央舞台升起一座三米高的全息建筑模型。云端大厦的细节被放大至毫米级别,从玻璃幕墙的双层真空Low - E镀膜,到钢结构的屈服强度参数(Q690D级高强度钢,抗拉强度为七百七十至九百四十MPa),每一个数据都清晰可见。
“各位请看,”林峰的声音通过骨传导麦克风传出,带着金属般的质感,“我们的核心技术是纳米级混凝土3D打印技术。传统建筑的主体结构施工需要六个月,而我们仅需七十二小时。”他伸手在全息模型上轻点,一组动态数据浮现:【打印速度:五百mm/s,层间粘结强度:三点二MPa,打印精度:±零点五mm】。
坐在前排的“江城建工集团”总经理王海涛发出一声嗤笑:“林总,您当我们是三岁孩童吗?用3D打印建造五百米的高楼?去年德国的一家公司尝试打印十层公寓,结果墙体开裂,最后不还是拆了重建?”他的话引发了一阵低笑,评审席上的几位专家也露出了怀疑的神色。
林峰并未动怒,反而调出了另一份文件——德国BAUHAUS大学的结构力学报告。全息投影显示,该大学在使用传统3D打印技术时,确实出现了层间剪切强度不足的问题(仅一点八MPa),但红警系统的纳米级钢纤维掺入技术将这一指标提升至四点五MPa,远超国家规范要求的二点五MPa。“王总,科学是不断发展进步的,”林峰的目光扫视全场,“就如同三年前,没人相信我们能在贵州建成五百米口径的天眼射电望远镜一样。”
张启明局长抬手示意全场安静:“林总,如果贵公司真能在七十二小时内完成哪怕一层楼的结构施工,我们可以考虑给贵公司一个机会。”他的语气带着试探,显然对这个大胆的想法既心存怀疑又充满好奇。
“无需七十二小时,”林峰微微一笑,“我们进行现场演示。”
随着他的话音落下,五位身着蓝色工装的初级建筑师抬着一台便携式3D打印机走上舞台。这台设备的体积仅相当于一台家用冰箱,却搭载了双喷头混合挤出系统——A喷头负责喷射C100超高性能混凝土(抗压强度一百二十MPa),B喷头则植入直径零点一mm的纳米钢纤维。
演示的目标是打印一个一比十比例的云端大厦核心筒模型,高度为一点二米,包含八层结构。建筑师启动设备后,挤出头以三百mm/s的速度移动,混凝土层层叠加,仿佛被无形的手塑造着。全息计时器开始跳动,现场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这个不断“生长”的建筑模型上。
王海涛低声对助理说:“准备好相机,我就不信他能成功。”他的指甲深深掐进掌心——如果宏图伟业真能实现这项技术,江城建工将彻底失去在高端建筑市场的竞争力。
十七分二十三秒后,模型打印完成。建筑师用特制的超声波探伤仪扫描结构内部,结果显示:【内部缺陷率为零点零三%,远低于国标零点五%的要求】。更令人震惊的是,当工作人员用液压试验机测试模型强度时,加载到五百kN压力时才出现第一条裂纹——这个数据相当于每平方米能承受五十吨重量,是传统建筑的三倍。
会议厅内响起一片倒吸冷气的声音。张启明局长亲自走上前,用手指触摸模型表面,感受那如镜面般光滑的质感。“这……这是如何做到的?”他喃喃自语,专业的直觉告诉他,这项技术将彻底改变建筑业的格局。
林峰调出系统面板:【材料配方已上传至江城建设局数据库,包含纳米碳酸钙掺量(百分之五)、硅灰活性激发剂(百分之三)、钢纤维体积率(百分之二)等核心参数】。“张局,我们不仅能够建造大楼,还愿意将这项技术免费共享给江城的所有建筑企业。”他的话让全场一片哗然——在这个技术壁垒森严的时代,竟然有人愿意公开如此核心的机密。
竞标会休场期间,王海涛在洗手间拦住了林峰。“小子,开个价吧,”他将一叠支票甩在洗手台上,“退出竞标,这些钱就是你的。”支票上的数字是八百万,对于负债千万的林峰来说,这无疑是一笔巨款。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基建狂潮:从红警系统开始称霸宇请大家收藏:(m.2yq.org)基建狂潮:从红警系统开始称霸宇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