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从黑暗中挣脱时,鼻腔先被一股浓烈的草药味刺得发疼。多尔衮猛地睁开眼,入目是赭红色的木梁,梁上悬着半旧的靛蓝帐幔,帐角垂着的铜铃随着气流轻轻晃动,发出细碎的声响。
“爷,您醒了?”
一个熟悉的声音在身侧响起,多尔衮转头,见一个身着青色旗装、腰束牛皮带的年轻侍卫正躬身看着自己,脸上满是关切。这张脸他再熟悉不过——是穆里玛,他十四岁时的贴身侍卫,后来在征讨李自成时战死沙场。
穆里玛见他不说话,又上前一步,低声道:“爷,您前日随汗王去宁远,回来就发了热,太医开了草药,奴才刚给您煎好,要不要现在喝?”
宁远?汗王?
多尔衮的脑子飞速转动,指尖下意识地掐了掐掌心——有痛感,不是梦。他撑着身子坐起来,目光扫过偏殿内的陈设:靠墙的木架上摆着弓箭和甲胄,桌案上放着一盏未熄的油灯,灯芯跳动着,将影子投在墙上,忽明忽暗。
“穆里玛,”多尔衮开口,声音有些沙哑,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沉稳,“此刻是何年何月何日?汗宫之外为何如此喧哗?”
穆里玛愣了一下,似乎没想到刚醒的主子会问这些,却还是躬身回道:“回十四爷,此刻是天命十一年八月十一夜。方才宫里传来消息,汗王……汗王宾天了!”
天命十一年八月十一——1626年!
多尔衮的心脏猛地一缩,不是顺治八年的陵寝,不是那刺骨的鞭尸之恨,他真的回来了,回到了父亲努尔哈赤病逝的当夜,回到了他十四岁这年!
“汗王……宾天了?”他刻意放缓语气,装作震惊的模样,眼底却已掀起惊涛骇浪——他清楚记得,就是今夜,四大贝勒会齐聚母亲阿巴亥的寝宫,以“汗王遗命”为由,逼她殉葬。前世他年幼无力,只能眼睁睁看着母亲赴死,这一世,他绝不能让悲剧重演!
“是,半个时辰前,大妃宫里的人来报的,”穆里玛的声音压低了些,“现在宫里乱成一团,二贝勒爷、五贝勒爷、八贝勒爷还有镶蓝旗的阿敏贝勒,都已经去大妃寝宫了。”
代善(次子,二贝勒)、莽古尔泰(五子,五贝勒)、皇太极(八子,八贝勒)、阿敏(舒尔哈齐之子,努尔哈赤侄子,镶蓝旗贝勒)——四大贝勒果然已经动了!
多尔衮掀开被子下床,穆里玛连忙上前搀扶,却被他挥手推开。他走到桌案前,拿起一面铜镜——镜中的少年面容清俊,眉眼间还带着未脱的稚气,可眼神深处,却藏着历经两世的沧桑与狠厉。
“我的甲胄呢?”多尔衮问道。
“在架子上呢,爷您刚醒,身子还弱,这时候穿甲胄做什么?”穆里玛不解。
“少废话,拿来!”多尔衮的语气加重,穆里玛不敢再劝,连忙取来甲胄。多尔衮动作熟练地穿上——这套甲胄是父亲去年赐给他的,甲片打磨得光滑,边缘还刻着精致的云纹,前世他就是穿着这套甲胄,第一次上战场。
就在这时,偏殿的门被推开,一个穿着粉色旗装的侍女匆匆跑进来,正是母亲阿巴亥身边的贴身侍女乌兰。乌兰见多尔衮醒了,扑通一声跪下,带着哭腔道:“十四爷,不好了!大妃娘娘那边……四大贝勒爷在宫门外候着,说要请娘娘去议事,看那样子,来者不善啊!”
“慌什么!”多尔衮厉声喝止,乌兰被他的气势吓得一哆嗦,不敢再哭。他蹲下身,盯着乌兰的眼睛,沉声道:“你仔细说,四大贝勒都带了多少人?母亲现在是什么反应?”
乌兰定了定神,回道:“二贝勒爷带了岳托台吉、萨哈廉台吉(代善之子),五贝勒爷带了纳穆泰章京,八贝勒爷身边跟着索尼、鳌拜,阿敏贝勒带了济尔哈朗(阿敏之弟),每人都带了二三十个亲卫,把大妃寝宫围得水泄不通。娘娘让奴才来给您报信,说让您……让您别冲动,先稳住白旗的人。”
多尔衮心中一暖——母亲果然还是那个心思缜密的大妃,即便自身难保,最先想到的还是他和弟弟们。他站起身,对乌兰道:“你回去告诉母亲,就说我知道了,让她先拖着,我这就派人去叫十二爷和十五爷。”
“嗻!”乌兰连忙起身,快步跑了出去。
穆里玛在一旁听得心惊,忍不住道:“十四爷,十二爷(阿济格)在正白旗大营,十五爷(多铎)在镶白旗大营,此刻去叫他们,会不会被四大贝勒的人发现?”
“发现又如何?”多尔衮冷笑一声,走到弓箭架前,取下自己的宝弓,“父亲刚走,他们就迫不及待地逼宫,真当我们白旗无人?你现在就去镶白旗大营,找十五爷,让他带五百亲卫,从侧门进汗宫,埋伏在大妃寝宫西侧的角楼里,切记,不可声张,只等我的信号。”
“嗻!”穆里玛躬身应下,转身就要走。
“等等,”多尔衮叫住他,从腰间解下一块刻着“多尔衮”字样的玉牌,“拿着这个,十五爷见了就知道是我的意思。另外,告诉十五爷,让他带上伊尔登、图尔格(均为白旗将领),这两个人可靠。”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多尔衮重生之铁血宫阙录请大家收藏:(m.2yq.org)多尔衮重生之铁血宫阙录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