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茅君证道
幽州城外的茅家,近来愁云笼罩。老两口坐在堂屋,望着门外那条通往县城的路,唉声叹气已有二十载——自小儿子茅君去齐国学道,就再没回过家。
“都说学道是骗人的把戏,他偏要去!”茅父拍着桌子,指节泛白,“家里缺他吃穿了?非要抛家舍业,让我们老两口担惊受怕!”茅母抹着眼泪,刚要劝,忽听见院门外传来轻叩声,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声音响起:“爹,娘,我回来了。”
老两口抬头望去,只见门口站着个青衣男子,眉眼还是当年的模样,只是气质沉静了许多,身上带着股山间草木的清润。正是茅君。茅父猛地站起身,抄起门后的拐杖就冲过去:“你还敢回来!二十年来不养亲,跑去学那些妖魔鬼怪的东西,今日我非打断你的腿不可!”
茅君急忙跪在地上,双手扶着父亲的胳膊:“爹,您息怒。我学道并非为了自己,是受上天所命,若能得道,不仅能保咱们家平安,还能让您和娘长命百岁。我知道这些年没在身边尽孝,是儿子不对,但我已修成正道,您若打我,恐会生出意外。”
“意外?我看你是狡辩!”茅父哪里肯信,举起拐杖就往茅君背上打去。可拐杖刚碰到茅君的衣角,“咔嚓”一声,竟碎成了几十段,像被强弓射出的箭似的,飞射向四周——有的砸在墙上,穿了个窟窿;有的撞在柱子上,陷进半寸深。茅父惊得后退两步,看着满地的碎木片,半天说不出话。
茅君站起身,捡起一片碎木:“爹,我先前说怕出意外,就是担心伤着您。”茅母忙拉着茅父:“老头子,你看这情形,孩子说的或许是真的!”茅父盯着茅君,半晌才哼了一声:“你说你得道了,那你能把死人救活吗?”
茅君摇头:“若是作恶多端、罪孽深重的人,死后魂魄已散,无法复生。但若是意外横死、阳寿未尽的人,我倒能试试。”正巧这时,邻居家的小子慌慌张张跑进来,哭着说:“茅爷爷,茅奶奶,我爹刚才在院里劈柴,斧头滑了砍在腿上,血流不止,现在已经没气了!”
茅父茅母对视一眼,都看向茅君。茅君立刻跟着邻居小子去了他家,只见汉子躺在院心,腿上的伤口还在渗血,脸色惨白如纸。茅君从怀里取出个布包,倒出些淡黄色的粉末撒在伤口上,又从袖中抽出一张符纸,点燃后绕着汉子走了三圈,嘴里默念几句。
没过多久,汉子忽然咳嗽了一声,缓缓睁开眼睛,看着围在身边的人,疑惑地问:“我这是怎么了?”邻居小子又哭又笑,对着茅君连连磕头:“茅先生,您真是活神仙啊!”茅父站在一旁,这才彻底信了儿子的话。
过了些日子,茅君的哥哥要去外地赴任,官阶是二千石,乡里人都来道贺,摆了几十桌宴席。茅君也坐在席间,有人打趣他:“茅先生,您哥哥当大官了,您这学道的,以后可得沾沾光啊!”
茅君笑着摇头:“我虽不当二千石的官,却也会有神灵托付的职责。再过些日子,到了某月某日,我就要去赴任了。”众人听了,有的好奇,有的不信,唯有茅父茅母,想起之前的事,心里满是骄傲。
赴任那天,茅君辞别父母:“爹,娘,我虽去任职,但会时常回来探望你们。你们放心,有我在,咱们家定会平平安安,乡里也会少些灾祸。”说罢,他朝着空中拱手,只见远处飞来一朵祥云,缓缓落在院中。茅君踏上祥云,朝父母挥了挥手,渐渐升上天空,消失在云层里。
后来,乡里人常说,遇到难事时,若诚心祈祷,总会有股神秘力量帮忙——有人丢了孩子,第二天孩子自己回了家;有人家遭了蝗灾,一夜之间蝗虫竟都不见了。大家都说,这是茅君在暗中护佑。
茅父茅母活到百岁才安详离世,临终前,他们望着天空,笑着说:“我儿没骗我们,他真的成了能护佑一方的神仙。”
其实茅君的道,从不是远离红尘的空谈,而是以能力报亲恩、济乡邻的实在。真正的修行,从不是抛弃责任,而是让自己变得强大后,有能力守护想守护的人,让身边的世界多些安稳与温暖。
2、安国传道
潜山深处的竹林里,藏着一处幽静的院落,院门前总围着些求道的人——他们都是冲孔安国来的。鲁人孔安国已活了三百岁,却还像少年般面色红润,双目明亮,只消看一眼,便知他绝非寻常人。
孔安国平日里靠行气和服用铅丹修行,若要闭关断谷,一进密室就是一年半,出来后反而更显年轻;不闭关时,他也和常人一样吃饭饮茶,坐在院中的石桌旁读经,只是周身总带着股沉静的气场,让人不敢随意喧哗。数百名弟子跟着他修行,却少有人能得他真传——孔安国把道家秘诀看得极重,从不肯轻易传授,总要观察弟子五六年,摸清其心性品行,才肯斟酌托付。
安乐人陈伯,是众多求道者里最执着的一个。他背着行囊来潜山时,鞋上还沾着千里奔波的尘土,见到孔安国便长跪不起:“先生,我愿追随您修行,只求能悟得正道,不为私欲,只为明心。”孔安国见他眼神恳切,便收他做了弟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太平广记白话故事请大家收藏:(m.2yq.org)太平广记白话故事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