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长生匣
大唐元和五年,海面浩渺,内给事张惟则的船队正驶离新罗。星月交辉,他独倚船栏,忽闻风中隐约传来鸡鸣犬吠,又见一缕青烟袅袅飘摇。他心头一颤,命人泊船,独自循声踏浪而去。不过一二里,眼前豁然洞开:琼花玉树间,金户银关的楼阁巍然耸立,几位身着紫霞衣、头戴章甫冠的公子临风谈笑,恍若画中仙人。
张惟则拜谒,其中一位公子抬眼含笑:“唐皇帝乃我故人。烦劳将此物带回。”一位青衣侍女捧出一方璀璨宝匣,匣中金龟印光芒流转。公子叮嘱:“代向皇帝致意。”
归舟回望,那片仙岛竟已杳无踪迹,海天茫茫,恍如一场大梦。张惟则紧握宝匣,金龟印在月光下静卧其中,龟钮昂首,背负一方温润玉印,篆文如龙蛇盘踞:“凤芝龙木,受命无疆”——字字都似仙境的回音,无声叩击着凡尘。
金殿上,张惟则恭敬献上仙岛奇物。唐宪宗李纯屏息凝视那方金龟印,指尖轻轻拂过“受命无疆”的古篆,唇边泛起一丝迷离笑意:“如此说来,朕的前身,莫非正是那云中仙客?”他将那方金龟印置于御案最尊贵处,日日凝望,仿佛透过它便能窥见云阶月地的门径。帝王的目光日渐炽热,长生不死的念头,如藤蔓悄然缠绕住整座大明宫。
恰在此时,一位形貌清奇、自称来自东海仙岛的方士玄解,被引至御前。宪宗如获至宝,待之甚厚,更将金龟印示之。玄解目光掠过那“受命无疆”四字,嘴角掠过一丝难以觉察的淡笑,只道:“陛下洪福。”这微妙神情恰被皇帝捕捉,心中那团求仙之火,愈发灼灼燃烧起来。
不久,西域贡使呈上两方奇玉:一圆一方,皆径五寸,光华清冷如水,毛发映照其上亦纤毫毕现。玄解正陪侍帝侧,目光扫过玉璧,从容言道:“此乃龙虎二玉。圆者生于水府,为龙所宝,投之深渊,必有霓虹贯日;方者出自幽谷,乃虎之精魄,若以虎须拂拭,则紫气冲霄,百兽慑伏。”
皇帝惊奇,即刻命人试之。圆玉沉入太液池深处,片刻间水波翻涌,一道七彩霓虹破水而出,直贯苍穹,久久不散。方玉则以虎须轻拂,霎时紫光喷薄,殿内恍如白昼,隐隐有虎啸之声回荡,殿角铜铸的狻猊竟似畏缩垂首。满殿皆惊,贡使伏地奏报:“圆玉得自渔人网罟,方玉获于猎人陷阱。”
皇帝大喜,郑重以锦囊分装二玉,珍藏内府。他目光灼灼望向玄解:“仙师真乃神人也!”玄解却于此时躬身请辞,欲归东海。皇帝心中正依赖得紧,自然温言慰留。
新年元日,宫中新落成的蓬莱仙山木雕流光溢彩,珠玉点缀其间。皇帝兴致勃勃携玄解同观,手指那雕梁画栋的“蓬莱”,慨然叹道:“若非上仙指引,朕此生恐难亲履此仙境了!”话音未落,却见玄解凝视那巧夺天工的假山,眼中竟浮起深重悲悯,如观镜花水月。
他忽向皇帝深深一揖,言语间竟有诀别之意:“陛下,此间琼楼玉宇,终是人间斧凿。海上真山,云深雾绕,实非凡骨可至。强求长生,或成心囚。”皇帝愕然,正欲挽留,玄解却已转身,青衫飘然,几步之间,身影竟融入了殿外浓重的暮色之中,再无踪迹可寻。
殿内霎时一片死寂。宪宗独立于那金碧辉煌的假蓬莱山下,指尖触到怀中锦囊里龙虎玉的微凉,案上金龟印的“受命无疆”四字在烛光下刺目地亮着。他环顾这满殿珠玉堆砌的永恒幻梦,心头第一次涌上深不见底的虚妄——原来那仙岛公子托付的信物,玄解临别时悲悯的目光,连同这满宫苑精雕细琢的不死幻象,从未许诺过一条通天之梯;它们倒像一面面冷澈的镜子,照出他这位人间至尊,在生之铁律面前,与渔夫猎户,甚至池鱼林兽,竟并无二致。
长生之术的锦匣,终究封存着凡俗生命最深的执念与最重的叹息。帝王苦苦追逐的永恒,终究比不过玄解飘然远引时那袭融入暮色的青衫——那背影提醒着众生:人间真正的清醒,是懂得在无限苍穹之下,安住于自己那一段有涯而珍贵的光阴。
2、蒜香伴青鸾
大唐润州,希玄观。晨钟余韵未散,一股奇香却霸道地钻入众道人鼻尖。循味寻至后厨,只见新来的宋玄白道长正蹲在青石阶上。他一身素白道袍不染纤尘,面如冠玉,眉目清朗,活脱脱画中谪仙。可这位谪仙手里捧着个粗陶大盆,蒜瓣韭菜堆得冒尖。脚边更骇人——半扇油光光的熟猪肉,足有五六斤!道长挽起雪白宽袖,莹润的手撮起厚厚肥肉,裹满辛辣蒜韭,大口咀嚼,啧啧有声。
末了,他提起硕大酒葫芦,仰头豪饮,喉结滚动,两斗烈酒顷刻入腹。最后拈起一枚白梅含入口中,满足地舒了口气。唇齿间喷薄的气息,混着肉香、酒气与梅子清冽。起身拂袖,衣袂飘飘,方才的饕餮之态烟消云散,复又是不食烟火的出尘之姿。
观中道人看得目瞪口呆。有人大着胆子,偷尝了道长吃剩的一小片蒜瓣。辛辣直冲脑门,旋即化作一股奇异的甘甜幽香,在齿舌间萦绕终日不散!更奇的是,此人自此竟再未生病,活到八九十岁依然硬朗。消息如风,希玄观门槛被踏破,人人争求一片“仙蒜”。凡得蒜者,皆身轻体健,寿数绵长。世人惊疑:这玉面道长,莫非真得了彭祖返老还童的秘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太平广记白话故事请大家收藏:(m.2yq.org)太平广记白话故事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