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初次接触 “剑起青云” 后,竹屋庭院的清晨便多了一道固定的身影 —— 万剑一每天寅时刚过,就会抱着木剑站在庭院中央,迎着微亮的天光,开始日复一日的练习。起初,他的动作还带着明显的生涩,步伐时而偏移,手腕时而无力,但随着一遍又一遍的打磨,那些不完美的细节正一点点被修正,最终让这式入门剑招逐渐有了 “定型” 的模样。
练习的第一天,万震云便发现了儿子的两处明显问题。当万剑一再次抬起木剑时,肩膀又不自觉地向上耸起,像是在用力 “扛” 着剑,而非用腰腹力量带动手臂。“停!” 万震云快步上前,伸手轻轻按住他的肩膀,“你感受一下,肩膀耸起来的时候,是不是觉得脖子和后背都绷得紧?这样不仅浪费力气,还会让抬剑的动作变得僵硬,没办法和后续的转腕、刺出连贯起来。”
万剑一试着放松肩膀,果然感觉后背的紧绷感消失了,手臂抬起时也轻快了几分。可刚调整好肩膀,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 刺出时,他的重心会不自觉地向前倾倒,右脚甚至会向前迈一大步,导致身体失衡,剑尖也跟着偏离目标木桩。
“重心要稳住,” 万震云从墙角取来一根手臂粗的木杆,递到万剑一手中,“你先不用握剑,握着木杆练习。双脚分开与肩同宽,脚跟贴紧地面,刺出时只转动脚尖,感受腰腹发力带动上半身,而不是用前倾身体来‘凑’剑的距离。”
万剑一握着木杆,按照父亲的要求重新练习。起初,他还是会习惯性前倾,木杆的末端总是偏离木桩。但万震云没有急着纠正,而是在他身边蹲下,用手扶住他的腰腹:“你看,腰腹就像一座小房子,要稳稳地‘立’在那里。刺出时,只让‘房子’里的力量顺着手臂流到木杆,而不是让‘房子’跟着前倾。”
在父亲的手把手引导下,万剑一渐渐找到了平衡感。他发现,当脚跟贴紧地面、腰腹保持紧绷时,身体就像扎了根的树,即便手臂向前伸展,重心也不会偏移。就这样,他握着木杆练了整整一个时辰,直到刺出时能稳定保持身体平衡,才重新换回木剑。
第二天清晨,万剑一的练习重点变成了 “手腕发力”。前一天的练习让他解决了肩膀和重心的问题,可转腕时依旧显得无力,剑身在头顶划出的弧线不够圆润,甚至会出现 “卡顿”。万震云看着他有些僵硬的手腕,找来一条柔软的布条,轻轻缠在他的手腕上:“转腕时,不要只用手腕的力气硬拧,要像用布条带动手腕转动一样,缓慢、均匀地发力。你试试先空手转腕,找到‘柔和发力’的感觉,再握剑练习。”
万剑一按照父亲的方法,先空手练习转腕。他将手臂抬起,手腕轻轻向内转动,感受布条带来的轻微束缚感,慢慢调整发力的节奏。当空手转腕的动作变得流畅后,他再握住木剑尝试 —— 这一次,剑身在头顶划出的弧线果然圆润了许多,卡顿感消失了,转腕的动作也自然了不少。
可新的挑战又随之而来:转腕与刺出的衔接不够连贯。有时他转腕结束后,会停顿片刻才开始刺出,导致整个剑招断成两截,失去了 “流水般连贯” 的感觉。万震云便站在他对面,用手比划着节奏:“转腕到最末端时,不要停,立刻让腰腹发力,带动手臂向前刺出,就像水流从高处落下,中间没有停顿。你跟着我的节奏数‘一、二、三’,一抬剑,二转腕,三刺出,三个动作要连在一起,不能断。”
万剑一跟着父亲的节奏,一边数着数,一边练习。从一开始的刻意卡顿,到后来能勉强连贯,再到最后不需要数数也能自然衔接,他整整练了两个时辰,手腕酸了就揉一揉,手臂累了就歇一会儿,却始终没有放弃。夕阳西下时,他终于能完整地打出一套连贯的 “剑起青云”,虽然速度依旧不快,却已没有明显的瑕疵。
到了第三天,万剑一的练习进入了 “细节打磨” 阶段。万震云站在一旁,像个严苛的考官,不放过任何一个微小的问题:“抬剑时,手臂再抬高一点,让剑尖能对准头顶正上方,这样转腕的弧度才够大;刺出时,手腕再向前推送半寸,让力能完全传递到剑尖;还有你的眼神,要盯着目标木桩,不要看脚下,眼神专注了,动作才会更精准。”
每一次练习,万震云都会指出一两个需要改进的细节,而万剑一则像块海绵,认真听着父亲的指导,然后立刻在下次练习中调整。他的额头渗出了细密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滴在青石板上;握着木剑的小手因为长时间用力,指节微微泛白,却依旧稳稳地握着剑柄,没有丝毫松懈。
当清晨的阳光渐渐升高,穿过青云竹的叶片,在庭院里洒下斑驳的光影时,万剑一再次举起木剑,深吸一口气。这一次,他没有丝毫犹豫,腰腹微微下沉,再猛地向上发力,手臂带着木剑稳稳抬起,肩膀放松,没有一丝耸起;手腕轻轻向内转动,剑身在头顶划出一道圆润流畅的弧线,没有卡顿;随后,腰腹向左侧转动,手臂向前伸展,手腕顺势推送 ——“咻” 的一声,一道清晰的风响从木剑剑尖传出,剑尖精准地停在木桩前一寸处,身体没有前倾,步伐没有偏移,整个动作连贯、稳定,一气呵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诛仙之我叫万剑一请大家收藏:(m.2yq.org)诛仙之我叫万剑一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