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厨师峰会”在香港会展中心拉开帷幕,如同一场席卷全球美食界的飓风。来自世界各地的顶尖名厨、美食评论家、餐饮投资人、媒体记者汇聚一堂,空气中弥漫着紧张、兴奋与顶级食材的混合香气。闪光灯此起彼伏,各种语言交织,气氛热烈而庄重。
何雨柱带着他的核心团队——墩子师傅和阿强,站在属于“何记”的参赛准备区。他穿着定制的黑色主厨服,胸前绣着“何记”的徽标,神情肃穆,目光沉稳地扫视着周围。不远处,让·雷诺的团队占据着最大、设备最精良的准备区,他本人正与助手低声交谈,举手投足间散发着国际巨星般的自信与从容。其他参赛主厨也个个气场不凡,来自意大利、西班牙、日本、秘鲁……这俨然是一场世界烹饪水平的巅峰检阅。
“老板,有点……紧张。”阿强看着周围金发碧眼、设备先进的团队,手心有些冒汗。
“紧张什么!”墩子师傅虽然自己也心跳加速,但还是强作镇定,“咱们的菜,是实打实练出来的!怕他们作甚!”
何雨柱拍了拍两人的肩膀,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记住,我们今天来这里,不是来仰望谁的,是来展示我们自己的。把平时练的东西,稳稳当当地做出来就行。我们的根,在香港,在咱们的灶台上。”
抽签结果出来,何雨柱被安排在中间偏后的顺序出场,而让·雷诺则压轴。这既是压力,也是机会——可以在前面观察其他对手的表现,但也有可能被评委的审美疲劳所影响。
比赛开始。巨大的开放式厨房里,十二位主厨同时操作,锅铲飞舞,火焰升腾,场面蔚为壮观。意大利主厨的精致意面,日本主厨的极致寿司,西班牙主厨的分子料理……每一道作品都堪称艺术品,引得评委席和观众席阵阵惊叹。何雨柱一边有条不紊地准备着自己的食材,一边冷静地观察着。他注意到,顶尖的菜品不仅追求味道的极致,更注重概念的完整、美学的呈现和与食客的情感连接。
轮到何雨柱了。他深吸一口气,走向操作台。巨大的显示屏上,实时转播着他的每一个动作。他首先处理猪肉,选用的是最肥瘦相间的梅头肉,用特制的香料低温慢煮,精确控制着温度和时间。接着,他开始制作最关键的“澄清酸甜汁”——将传统咕咾肉的番茄酱、山楂、醋、糖等配料,用法式澄清汤的技术进行反复过滤和萃取,最终得到一碗色泽清亮如琥珀、味道却浓郁集中的透明酱汁。这个过程极其考验耐心和技巧,何雨柱全神贯注,动作流畅而精准。
当慢煮好的猪肉取出,快速过油形成酥脆外皮,再淋上那晶莹剔透的澄清酸甜汁,最后点缀上几颗用分子球化技术制成的、内里包裹着新鲜菠萝汁的“爆浆菠萝球”时,一道与传统咕咾肉截然不同、却又神韵相通的「解构·新咕咾肉」呈现在评委面前。
菜品被端上评委席。几位国际美食界的泰斗仔细端详着这盘看起来简洁却充满巧思的菜肴。他们先是被那清澈的酱汁所吸引,品尝时,酥脆的外皮、软嫩多汁的猪肉、层次分明的酸甜滋味在口中爆发,最后咬破菠萝球时那一下清凉的爆浆,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评委们交换着眼神,频频点头。
主评审,一位白发苍苍的法国美食教父,用带着口音的英语问道:“何主厨,这道菜很有趣。你似乎用非常现代的技术,重新诠释了一道非常传统的菜肴。能谈谈你的创作理念吗?”
何雨柱通过翻译,沉着地回答,语气诚恳:“谢谢您的提问。这道菜的灵感,来源于我童年记忆中最熟悉的味道——咕咾肉。但我想用今天的技术和理解,去挖掘它更深层次的美味。澄清汁液,是为了让味道更纯粹;低温慢煮,是为了追求口感的极致;而那颗菠萝球,是想在熟悉的滋味中,加入一点小小的惊喜。我认为,传承不是固步自封,而是用新的眼光,去发现传统的永恒价值。”
他的回答,朴实无华,却切中要害,赢得了评委席一阵赞许的低语。
最后出场的是让·雷诺。他的作品名为 「大地之息」 。选用顶级澳洲和牛最嫩的部位,用极其复杂的低温慢煮和快速炙烤技术,达到外焦里嫩、汁水被完美锁住的惊人效果。配菜是用法式技巧处理的几种亚洲根茎蔬菜泥和菌菇,酱汁则是用黑松露和某种东方香料熬制的浓缩精华。整道菜摆盘如一幅抽象画,极具视觉冲击力。味道上,更是将牛肉的丰腴、菌菇的鲜美和香料的复杂层次感融合得天衣无缝,堪称技法和理念的完美结合。
评委们品尝后,几乎毫不掩饰他们的震撼和赞赏。让·雷诺的演讲,则充满了哲学思辨和美学追求,将菜品提升到了艺术的高度。
所有菜品品尝完毕,进入了紧张的评分和评议阶段。何雨柱回到准备区,手心微微出汗。他知道,让·雷诺的作品确实达到了一个难以企及的高度,无论是技术的精湛度还是概念的完整性,都堪称完美。自己的作品虽有巧思和新意,但在整体完成度和国际语言的表达上,恐怕仍有差距。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开局被撵之傻柱觉醒请大家收藏:(m.2yq.org)开局被撵之傻柱觉醒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