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先生,坦白说,如果不是嘉和拥有院线资源,并且是 ** 、南洋地区最大的院线运营商,我根本不会考虑收购嘉和!”
他直截了当地分析了嘉和的业务状况。
“除了院线,嘉和还有什么?陈旧的影视基地?过时的特效公司?还是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港片、港剧制作团队?”
“如果这些真有价值,尤其是港片、港剧的制作团队,为什么嘉和连续几年都没有 ** 制作并发行过一部电影?”
这番话让在场的人哑口无言……
嘉和的团队确实专业,但现实是他们的作品接连失败。显然,他们的制作风格已经落后于市场!
“至于院线,大地院线的股权确实有价值,但所谓‘ ** 、南洋第一大院线’,并不是因为影院数量多,而是因为当地市场太小!”
陆洪毫不留情地揭穿了事实,“嘉和在 ** 和南洋的影院总数,甚至比不上内地两个省份的规模,这就是现实!”
“收购看的是实际价值,而不是虚名!”
这一连串的分析让嘉和的高管们陷入沉默。
正因为陆洪说的全是事实,才让他们感到格外难受。
邹闻淮看了看陆洪,沉思片刻后,终于下定决心。
“陆总,一口价28亿港币,如果你同意,我们现在就签合同!”
28亿港币——比最初的报价高出3亿,但仍在合理范围内。
陆洪爽快地答应,起身向邹闻淮伸出手:“邹先生,合作愉快!”
对陆洪来说,只要价格不超过30亿,这笔交易就是划算的。毕竟,他从李凯那里赚了53亿港币,分给霍奇罡和霍奇杉各6亿后,自己还剩41亿。扣除10亿成本,净赚31亿——相当于用李凯的钱完成了这次收购。
28亿港元成交绝对物超所值。
这笔买卖相当于零成本拿下嘉和影业,反倒净赚3亿港元。
陆洪不禁暗自感慨:
李家公子可真是古道热肠!
用别人的钱办自己的事,
这种感觉实在妙不可言。
合作愉快!
邹闻淮脸上也浮现出笑意。
双方达成协议后,
立即着手拟定合约。
在公证人、律师及双方团队的见证下,
顺利完成签约仪式。
陆洪当即指示林亥转账。
随着28亿港元到账,
嘉和正式成为灿烂传媒旗下产业。
交易落槌后,
陆洪第一时间完成公证程序。
嘉和旋即召开记者会,
宣布被灿烂传媒收购的消息。
发布会上陆洪宣布:
嘉和影业正式更名为灿烂嘉和,
由他亲自出任董事长一职。
同时安排:
灿烂传媒CEO陈富啯兼任公司CEO,
留任原总经理梁百男继续执掌经营。
梁百男作为嘉和创始人之后,
早年将继承的股权转让给邹闻淮。
邹闻淮念及故人之情,
多年来着力栽培这位世侄。
虽在经营管理上颇具才干,
但梁百男对影视制作涉猎不深。
主要负责公司日常运营,
包括院线系统的维护工作。
陆洪在收购完成后,
首要举措就是留用这位专业经理人。
同时宣布聘任邹闻淮担任名誉董事长。
说白了就是让邹闻淮当个摆设,根本参与不了实际运营。
这样既能赚个好名声,又能给邹闻淮挂个虚衔。
简直一举两得!
发布会上记者问了不少问题。
有 ** 媒体问:陆先生,收购嘉和后会不会靠嘉和振兴港片?
陆洪回答得很干脆,一点没给 ** 电影圈留面子。
他直截了当地说:港片的黄金时代早就结束了!
时代在进步,电影行业必须跟上内地发展的步伐。
以后嘉和拍电影都会放在内地,有灿烂传媒做后盾,肯定能出叫好又叫座的片子。
又有记者追问:陆先生收购嘉和后,会不会多投资 ** 导演拍更多好电影?
陆洪轻笑一声,摇头道:不但不会多投,还要减少对 ** 导演的投资!
这话一出,全场哗然。
陆先生您清楚自己在说什么吗?这是要放弃 ** 导演的意思?记者立刻追问。
我只投资有真本事的导演。陆洪耸耸肩,一脸无辜,长江后浪推前浪,我们灿烂传媒向来注重培养年轻有为的导演。
但 ** 现在既没有冒头的新人导演,老一辈又占着位置不放,有什么好投资的?
这番话说得记者们哑口无言。
确实如此。
他们心里也明白, ** 导演圈青黄不接,老的不退新的上不来。
可 ** 有不少大导演虽然年纪大了,但实力还在,能拍出更好的电影,陆先生也不考虑投资吗?还有记者不死心。
陆洪忍不住笑出声来,鄙夷地说:投资他们?给他们机会往自己腰包里捞钱吗?
** 导演里不是没有好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娱乐:重生2007,百亿翻盘路请大家收藏:(m.2yq.org)娱乐:重生2007,百亿翻盘路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