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或者说,战争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尤其是在抗日战争中,鬼子的军队素养普遍比中国军队高的情况下,战斗就更加艰难了。
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
歌词唱的很好,到底砍死了多少鬼子是一个说起来很低的数字。
华北抗战,第29军只坚持了不到一个月,北平天津就都丢了,十万部队被鬼子几千人打得落花流水。
这还是最善于夜战、苦战的西北军。
换成中央军,他们的夜战根本打不过鬼子。反而是鬼子多次凭借夜战,打穿国军建立的防线。
这一情况到了许粟手底下,情况就发生了根本转变。
许粟的经验也不是他自己觉悟了,他是从国军中夜战一流的将领,张自忠身上学来的。
加强部队伙食,严密部队组织,完善进攻计划。
西北军财政紧张,只能做到加强一些主食和蔬菜,让官兵可以开展武术训练。
不要看,在二十一世纪,传统武术似乎已经变成了一个笑话。在西北军中,连以上军官必须掌握过硬的武术,并且要每月考核。
正因为如此,西北军的拼刺技术在国军中是最高的。
西北军还专门组织了手枪营和大刀队,作为专门组织夜袭的部队单位。
这些单位,比国军其他部队临时抽调的夜袭部队专业多了。
夜间进攻鬼子的时候,西北军专门组织有投弹组和射击组,压制鬼子的反击火力。
到了许粟这里,有了充足物资和来自红色武装的组织经验,第一军的夜战水平比西北军提升了一个大台阶,已经比现在素质逐步下降的鬼子部队强了。
许粟所率领的前线部队,在作战时以连为基本作战单位,将部队分散开来,各自独立执行任务。
这样做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如果部队挤在一起,就会像一个大西瓜一样,成为敌人轻易攻击的目标。敌人可以集中火力,对这个大目标进行猛烈的打击,从而给部队造成巨大的损失。
相反,将部队分散成许多小单位,就如同散落的钻石一般,让敌人难以捉摸。每个连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对,采取不同的战术和策略。这样一来,敌人就无法轻易地将部队一网打尽,而是需要逐个击破,增加了他们的攻击难度。
而且,这种分散的布局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在必要的时候,各个连可以迅速组成链条,相互配合,形成强大的攻击力量。就像一条由钻石串成的链子,能够灵活地缠绕并抽打敌人,给予他们致命的打击。
前线的这些连会以三成兵力投入作战,三成兵力作为后备,三成兵力在后方休整,剩下的兵力由连部掌握,随时准备反击。
现在进行夜战,动用的就是前线各连休整了一天的排。
这些排将在团部指挥下,统一发起攻势,给疲惫的鬼子部队来一击狠的。
许粟部队的伙食几次调整,在战时已经达到了每天两斤面,一斤菜,一斤肉,还每周能喝上一两茶。
士兵的各类营养物质都考虑到了,为了以防万一,许粟还专门向美国人购买了维生素片。
虽然下层官兵们不喜欢这些药片,以为这是什么毒药。
但是许粟制定了就餐制度,强制官兵们在午饭的时候吃了下去。
虽然这几个月战事连连,但在丰盛的伙食供养下,官兵们已经被养的体格健壮,视力良好了。
曾经在乡下,因为营养不足而导致的夜盲症已经基本痊愈了。
夜袭部队出发之前,已经挑选好了人员了,在今晚明亮的月光下,都能看见五十米之内。
部队吃过晚饭后,统一休息两个小时,解决个人问题后,开始出发。
“部队出发了,都起来集合。”
随着各班班长的喊叫,二师六团三营二排的部队开始集合了。
看着前线打了一天,马平川知道,现在已经轮到他们上前线了。
虽然他只是从关中拉来的壮丁,马平川只在剿匪行动中打死过一个土匪,在渑池伏击战中跟着大部队冲锋了几次,但他已经算是国军中的老兵了。
毕竟,没有多少国军士兵真的杀过有武装的敌人,和鬼子打过仗的国军官兵就更少了。
光头消极避战的结果之一,就是他的部队里充斥了一大批根本没有用的壮丁,极大的损耗了部队战斗力。
二排很快集合起来了。
排长们聚在一起,打着手电看着侦察部队传回来的地图,商讨细分团部传下来的作战计划,确定自己排今晚的攻击目标。
班长们则催促着士兵们,在原地跳高:“跳起来,自己听听,身上有没有什么响声。”
马平川被自己班长一把拉住,他感觉这些从前几次会战中活下来老兵手劲实在大的惊人,自己还穿着装备呢就被一把扯下来了。
“你耳朵聋了。”班长在他耳朵旁边吼道:“把绳子绑紧。”
班长把马平川的装具带又紧了紧,把他还有响动的子弹袋固定死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抗战:后勤充足,以血入局请大家收藏:(m.2yq.org)抗战:后勤充足,以血入局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