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恭喜!马哥后继有人!
马龙真有本事!你后半生不用担心啦!
我要是有了小孩,能有马龙一半的本事,那就好啦!”
王德挥听完马龙讲解最近所做的生意,不禁感慨万分。
王德挥对于马龙父亲的了解,比马龙这个儿子知道的更多。
对于海盛社有哪些生意,具体值多少钱,大致上也有一个了解。
谁想到,马龙学业未成,刚回香江,临危受命,就做的如此出色。
纺织厂的内鬼、蛀虫被他略施小计揪了出来,账务和生意被他打理的井井有条。
而且还能在账本不全的情况下,找到银行进行贷款,进而引进最新的生产设备。
纺织厂至此重上正轨!
这本事,可比他华茂置业,重金引进的大部分高管还要厉害!
再说了,马龙不止合并了纺织厂,还整合了制衣厂。
然后又进军房地产、餐饮行业,同时又开办了安保公司。
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哪来那么大的本事?
一个人怎么能管理过来这么多的公司?
14年前,王德挥拿着300万港币开创华茂置业,将公司发展到如今几个亿的规模,也算非常有能耐了。
作为创业者,王德挥自然清楚,创业到底有多难。
即便拥有常人奋斗一辈子赚不到的起步资金,创业时期遭受的困苦、磨难,也是常人想象不到的。
所以,王德挥非常清楚,马龙在短时间内整合这么多公司,还将公司打理得有声有色,到底有多么不容易。
王德挥不是没看到过自行创业的富二代,他本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可绝大多数创业者,都是以失败告终。
正是因此,年纪轻轻的马龙,具备如此出众的能力,也让王德挥刮目相看。
当然了,王德挥也曾怀疑过,马龙是否存在夸大其词,夸耀他自己的能力。
王德挥百思不得其解,马龙凭什么能在短时内打理好那么多家公司,而且还在不同行业颇有建树。
正所谓,隔行如隔山。
这世间全才实在太少了,大多富豪都只能在一个行当里捞钱。
马龙一个刚入社会,刚入商圈的小青年,三两下子搞成了好几个行业的生意,这确实让人感到难以置信。
可是,马龙开办公司的思路,倒是听起来非常正确。
之前,马龙所讲的行业专业术语,也是说得像模像样的。
王德挥是香江顶尖富豪,这些年也结交过不少不同行业的富豪,跟他们聊过一些。
而今晚,在马龙口中,他再度听到了那些行业的专业术语。
这也让他隐隐觉得,马龙所言非虚。
只能说,人的认知是有限的。
王德挥全然想不到马龙有系统,可以借助系统招募的人手,管理公司。
故而,马龙不是像他那样,精力旺盛的创业型老板。
也不是他想象中的全能型天才。
而是愿意听取手下建议,愿意学习专业知识,有一定判断能力的挂逼。
“贤侄,既然你已经进入地产行业,那么对这个行业,有没有计划安排?”
王德挥拿自己最擅长的房地产行业,继续来校考马龙。
关于其他行业,马龙即便说谎话,他或许也听不出来。
可对于房地产,他还是有资格说道说道,评判评判的。
“进军中环、湾仔、油尖旺,建高楼大厦,越高大越好。
我要做写字楼,购物中心,酒店生意。
我要做商业地产,做富人生意。”
马龙粗略的给出了自己进军房地产行业的计划方向。
王德挥微微一怔,随即眼中闪过一丝赞赏。
他是做住房生意起家的,可是早在70年就有了改换公司发展方向,进军商业地产的念头。
这也是为什么,到了72年,他愿意得罪怡和,帮助牛奶公司渡过难关的原因。
因为牛奶公司在薄扶林、铜锣湾拥有大量土地,跟牛奶公司合作,就能正式进军香江核心地段,做商业地产生意。
只可惜,怡和技高一筹。
他最终只能带着冷冰冰的1.6亿,遗憾退场。
时至今日,华茂置业一直龟缩在新界,不得染指本岛和九龙的核心地段。
作为华资地产巨头之一,王德挥比任何人都清楚,想要进军中环、湾仔、油尖旺,做商业地产到底有多难。
如今这些区域的商业地产,基本都被英资和外资所垄断。
华资地产企业根本插不进手,除此之外也是因为没那么多钱。
中环、湾仔、油尖旺随便一栋20层左右的高楼大厦,就喊价几个亿。
香江本土的华资地产哪有那么多现金?
一旦找银行贷款,又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惊动本土英资地产巨头。
以华茂置业的体量,都难以做商业地产,这就更遑论刚刚入行的马龙。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马龙有些好高骛远,纸上谈兵了。
“贤侄,做地产,还是得脚踏实地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南洋财阀:从香江制衣厂开始请大家收藏:(m.2yq.org)南洋财阀:从香江制衣厂开始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