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立秋和孙猛在林场卫生院走廊的长椅上瘫坐了将近一个小时,才慢慢缓过劲来。
身体的疲惫稍减,但精神上的紧绷和后续的担忧又涌了上来。
张沪生还在急救室里没有出来,具体情况未知。
他们俩算是半个陌生人,救人是出于道义,但后续的照看、通知家属、医疗费用等等,都是一连串的现实问题。
“立秋哥,咱……咱现在咋整?”孙猛没什么主意,看向程立秋。他身上还沾着张沪生的血迹,看起来有些狼狈。
程立秋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强迫自己冷静思考。人既然救了,就得救到底。
“猛子,你认得张沪生是哪个屯子的吧?”
“认得,就邻屯张家坳的,离咱这大概十来里地。”
“好,你辛苦一趟,赶紧跑去张家坳,找到他家,通知他家里人。把事情说清楚,让他们赶紧派人过来。”
程立秋安排道。这事必须尽快通知家属。
“成!我这就去!”孙猛二话不说,起身就往外跑。
“等等!”程立秋叫住他,从身上摸出仅有的几块钱塞给他,“跑快点,要是能找到马车或者拖拉机,花钱雇一个过来,接人或者转院都方便点。”
孙猛接过钱,重重点头,转身飞奔而去。
程立秋则留在卫生院,一方面等着里面的消息,另一方面也得看着点那杆“水连珠”。
这玩意儿是张沪生的命根子,也是重要财产,不能有闪失。
他又去找了刚才那个医生,仔细问了问情况。
医生表示生命体征暂时稳定了,但伤势太重,林场卫生院条件有限,最好能尽快转到县医院去做进一步手术和抗感染治疗,费用也不会少。
程立秋心里沉甸甸的。
这年头,一场大病足以拖垮一个家庭。张沪生这伤,后续的治疗费恐怕是个天文数字。
大约过了一个多小时,外面传来一阵拖拉机的轰鸣声。孙猛办事利索,不仅通知到了张家坳的人,还真找来了一台拖拉机。
张沪生的老婆和一个十几岁的儿子哭着从拖拉机上跳下来,后面还跟着几个本家亲戚。
一看到程立秋和躺在急救室里昏迷不醒、浑身包扎的张沪生,女人当时就腿一软,差点晕过去,哭得撕心裂肺。
程立秋简单把情况跟他们说了一下,省略了猞猁偷貂和追熊的细节,只说是碰巧在山里遇到张沪生被熊袭击,他们吓跑了熊把人送了过来。
张家人自然是千恩万谢,尤其是张沪生的儿子,扑通一声就给程立秋跪下了,磕头感谢救命之恩。
程立秋赶紧把他扶起来。
医生出来跟家属沟通了病情和转院的建议。
张家人虽然愁云惨淡,为医药费发愁,但还是立刻决定转院。
众人七手八脚,小心翼翼地将张沪生抬上拖拉机铺好的被褥上。
临走前,张沪生的老婆拉着程立秋的手,泪流满面:“大兄弟,谢谢!谢谢你们两口子!要不是你们,我家这口子就……这恩情我们老张家记一辈子!等……等他好了,再登门拜谢!”她显然从孙猛那里知道是两个人救的人。
“嫂子,别这么说,碰上了哪能不管。赶紧送张大哥去县里要紧,钱的事……大家一起想办法。”程立秋安慰道。
他知道自己现在也没能力帮衬太多。
张家人又再三感谢,这才急匆匆地开着拖拉机往县里赶去。
看着拖拉机突突突地远去,消失在尘土里,程立秋和孙猛才真正松了口气。
救人的事情,总算暂时告一段落。
“走吧,猛子,咱们也回去。”程立秋感到一阵深深的疲惫袭来。
两人拖着沉重的步伐,准备踏上回靠山屯的路。
到了这时候,他们俩才发现,原来那杆“水连珠”猎枪,程立秋刚才用破布仔细包好了,忘了送还给张家人。
刚才只顾得...貌似忘了!
那也不能寄存在医院啊,只好先带着了!
回去的路上,两人都很沉默。
一天的遭遇太过跌宕起伏,从发现紫貂被窃的愤怒,到追踪猞猁的不甘,再到遭遇熊袭救人的惊险,最后是等待和安置的疲惫……心情如同坐了一场过山车。
“立秋哥,”孙猛忽然开口,声音有些沙哑,“今天……虽然貂没了,还累个半死……但我这心里,咋感觉还挺得劲的?”
程立秋看了他一眼,笑了笑:“因为咱们做了该做的事。钱是重要,但有些东西,比钱更重要。”
孙猛重重地点点头:“嗯!立秋哥,你说得对!要是咱今天没管,偷偷跑了,我这辈子心里都得有个疙瘩!”
是啊,程立秋心想,上辈子他受尽苦难,但也受过一些陌生人的微小善意。
也许正是那些善意,支撑着他没有完全对这个世界失望。
这辈子,他有能力了,自然也愿意将这份善意传递下去。更何况是救命的大事。
不过,现实的难题依然存在。
今天颗粒无收,还耽误了一整天工夫。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程立秋渔猎东北1983请大家收藏:(m.2yq.org)程立秋渔猎东北1983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